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0.1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8-10页 |
0.1.1 词群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8-9页 |
0.1.2 选择汉语“鬼”词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第9-10页 |
0.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4页 |
0.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0.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0.3 研究对象、语料搜集、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14-16页 |
0.3.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0.3.2 语料的搜集 | 第15页 |
0.3.3 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15-16页 |
第1章 “鬼”字及鬼部字的语义研究 | 第16-42页 |
1.1 “鬼”字的语义分析 | 第16-32页 |
1.1.1 “鬼”字的字形与本义 | 第16-19页 |
1.1.2 “鬼”字语义的泛化及引申 | 第19-28页 |
1.1.3 “鬼”字的语法功能探究 | 第28-32页 |
1.2 鬼部字的语义探究 | 第32-40页 |
1.2.1 鬼部字的义类归纳 | 第33-40页 |
1.2.2 鬼部字的语义分析 | 第40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2章 汉语“鬼”词群合成词及熟语的研究 | 第42-82页 |
2.1 汉语“鬼”词群合成词及熟语的总体情况概述 | 第42-43页 |
2.2 汉语“鬼”词群合成词的具体分析 | 第43-66页 |
2.2.1 汉语“鬼”词群合成词词形特点及内部构造方式总结 | 第43-50页 |
2.2.2 汉语“鬼”词群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析 | 第50-56页 |
2.2.3 汉语“鬼”词群中“鬼”语素的词缀化 | 第56-61页 |
2.2.4 汉语“鬼”词群合成词的语义类型及造词理据分析 | 第61-66页 |
2.3 汉语“鬼”词群中熟语的结构方式及语义研究 | 第66-81页 |
2.3.1 汉语“鬼”词群中的成语 | 第66-72页 |
2.3.2 汉语“鬼”词群中的歇后语 | 第72-79页 |
2.3.3 汉语“鬼”词群中的谚语 | 第79-8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3章 汉语“鬼”词群的文化语言学分析 | 第82-101页 |
3.1 汉民族的鬼神文化 | 第82-87页 |
3.1.1 汉民族鬼神文化的成因 | 第83页 |
3.1.2 汉民族鬼神文化的主要观念及其在语言上的体现 | 第83-85页 |
3.1.3 汉民族鬼神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85-87页 |
3.2 汉语“鬼”词群对汉民族鬼神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映 | 第87-98页 |
3.2.1 汉民族传统鬼神观念的体现 | 第87-94页 |
3.2.2 时代特征的反映 | 第94-95页 |
3.2.3 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95-98页 |
3.3 汉语“鬼”词群对鬼文化背景下人们语用心理的反映 | 第98-99页 |
3.3.1 畏惧心理 | 第98-99页 |
3.3.2 趋利避害心理 | 第99页 |
3.3.3 抑恶扬善心理 | 第99页 |
3.3.4 社会惩诫心理 | 第9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4章 结语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后记 | 第108-109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