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1 激励理论 | 第13-15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1.3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2.2 关于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关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关于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方面的研究 | 第18-20页 |
2.2.3 关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 第20页 |
2.2.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1-41页 |
3.1 研究假设提出的理论分析依据 | 第21-27页 |
3.1.1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 第21页 |
3.1.2 全球范围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模式 | 第21-23页 |
3.1.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为主 | 第23-24页 |
3.1.4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两种不同模式的特点 | 第24-27页 |
3.2 三个研究角度的提出 | 第27-41页 |
3.2.1 研究的三个角度 | 第27页 |
3.2.2 各角度的研究维度 | 第27-28页 |
3.2.3 三个研究角度的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28-41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 | 第41-66页 |
4.1 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1-48页 |
4.1.1 股权激励与否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4.1.2 股权激励与否样本公司的市场绩效检验 | 第42-43页 |
4.1.3 股权激励与否样本公司的会计绩效检验 | 第43-48页 |
4.2 实施限制性股票模式与期权模式对公司治理效应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48-55页 |
4.2.1 实施两种模式股权激励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4.2.2 实施两种模式股权激励样本公司的市场绩效检验 | 第49-50页 |
4.2.3 实施两种模式股权激励样本公司的会计绩效检验 | 第50-55页 |
4.3 采用股权激励两种主要模式公司特征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55-63页 |
4.3.1 采用两种模式股权激励样本公司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 第55-56页 |
4.3.2 采用两种模式股权激励样本公司特征的假设检验 | 第56-63页 |
4.4 实证检验结果总结 | 第63-66页 |
4.4.1 研究结论总结 | 第63-64页 |
4.4.2 建议 | 第64-66页 |
第五章 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及实施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66-73页 |
5.1 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及实施时存在的问题 | 第66-69页 |
5.1.1 设置较低的、易于完成的业绩指标 | 第66-67页 |
5.1.2 压低授予价/行权价、抬高解锁/行权时股价 | 第67-68页 |
5.1.3 盈余管理、甚至会计造假 | 第68-69页 |
5.2 解决股权激励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