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2-25页 |
2.1 反思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 第12-20页 |
2.1.1 反思的内涵 | 第12-13页 |
2.1.2 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3 数学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 | 第15-18页 |
2.1.4 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 | 第18-19页 |
2.1.5 教学反思的层次 | 第19-20页 |
2.2 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2.1 教学行为的起源与定义 | 第20-21页 |
2.2.2 新教师教学行为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3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反思能力的研究 | 第22页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3.1 教学反思 | 第22-23页 |
2.3.2 教学行为 | 第23页 |
2.3.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 第23-25页 |
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四大反思策略源起 | 第25-28页 |
3.1 四大反思策略产生的原因 | 第25-27页 |
3.2 反思策略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关系 | 第27-28页 |
4 反思策略之一:课后日记中就事论事 | 第28-35页 |
4.1 课后日记促进“自我反思” | 第28-29页 |
4.2 基于教学行为的反思问题清单的构建 | 第29-30页 |
4.3 就事论事式课后反思日记案例 | 第30-33页 |
4.4 课后日记中就事论事的相关建议 | 第33-35页 |
4.4.1 加强小学数学新教师自我反思意识 | 第33-34页 |
4.4.2 提升小学数学新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 第34-35页 |
5 反思策略之二:同伴互助中旁敲侧击 | 第35-44页 |
5.1 同伴互助促进“集体反思” | 第35-36页 |
5.2 同伴互助中旁敲侧击的反思策略案例 | 第36-42页 |
5.3 同伴互助中旁敲侧击的相关建议 | 第42-44页 |
5.3.1 建立良性小学数学教师群体互动场 | 第42页 |
5.3.2 集体反思促进自我反思 | 第42-44页 |
6 反思策略之三:名师对比中举一反三 | 第44-49页 |
6.1 名师对比促进“借鉴反思” | 第44-45页 |
6.2 名师对比中举一反三的反思策略案例 | 第45-48页 |
6.2.1 举一反三之一:教学重难点的机智化解 | 第45-46页 |
6.2.2 举一反三之二:生动的语言拉近学生的距离 | 第46-48页 |
6.3 名师对比中举一反三的相关建议 | 第48-49页 |
6.3.1 为新教师提供与名师接触的机会 | 第48页 |
6.3.2 积极参与名师交流活动 | 第48-49页 |
7 反思策略之四:课题研究中借题发挥 | 第49-53页 |
7.1 课题研究促进“研究反思” | 第49-50页 |
7.2 课题研究中借题发挥的反思策略案例 | 第50-51页 |
7.3 课题研究中借题发挥的相关建议 | 第51-53页 |
7.3.1 加强小学数学教师以反思为前提的校本研究 | 第51-52页 |
7.3.2 课题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新教师专业发展 | 第52-53页 |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 | 第53-55页 |
8.1 结论 | 第53-54页 |
8.2 研究反思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