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1.2.2 企业所得税申报模式 | 第16页 |
1.2.3 税收征管的概念 | 第16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理论分析 | 第21-34页 |
2.1 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制度性差异 | 第21-22页 |
2.1.1 会计和税法的目的差异 | 第21页 |
2.1.2 会计和税法的服务对象差异 | 第21-22页 |
2.1.3 会计和税法遵循的原则差异 | 第22页 |
2.2 政府和公司行为差异 | 第22-23页 |
2.2.1 政府保税行为 | 第23页 |
2.2.2 公司避税庇护行为 | 第23页 |
2.3 利益博弈的结果 | 第23-24页 |
2.4 税会差异形成的主要情形 | 第24-31页 |
2.4.1 收入类差异 | 第24-27页 |
2.4.2 费用扣除类差异 | 第27-29页 |
2.4.3 资产类扣除差异 | 第29-30页 |
2.4.4 特别纳税调整事项 | 第30-31页 |
2.5 税会差异的具体影响 | 第31-34页 |
2.5.1 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 | 第32页 |
2.5.2 对税收征纳成本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3 对税务风险的影响 | 第33-34页 |
第3章 A集团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分析研究 | 第34-50页 |
3.1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 | 第34-36页 |
3.1.1 企业基本情况 | 第34页 |
3.1.2 2015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基本情况 | 第34-36页 |
3.2 税会差异纳税调整数据分析 | 第36-41页 |
3.2.1 税会差异纳税调增事项 | 第36-37页 |
3.2.2 税会差异纳税调减事项 | 第37-39页 |
3.2.3 税收优惠类税会差异纳税调整事项 | 第39-41页 |
3.3 S主管税务机关针对该企业纳税调整采取的措施 | 第41-44页 |
3.3.1 纳税调整疑点事项 | 第41-42页 |
3.3.2 纳税评估结果 | 第42-43页 |
3.3.4 税务评估结论与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纳税调整差异 | 第43-44页 |
3.4 A集团公司在处理税会差异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3.4.1 财务力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 第44页 |
3.4.2 会计独立性弱化 | 第44-45页 |
3.4.3 与税务机关沟通不畅 | 第45-46页 |
3.4.4 税务风险防范存在漏洞 | 第46页 |
3.5 A集团公司税会差异处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46-50页 |
3.5.1 缺乏对税会差异处理的全面认识 | 第46-47页 |
3.5.2 财务部门组织结构有缺陷 | 第47-48页 |
3.5.3 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不健全 | 第48页 |
3.5.4 企业税务审计机制不完善 | 第48-49页 |
3.5.5 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 | 第49-50页 |
第4章 A集团公司应对税会差异的改进策略 | 第50-61页 |
4.1 A集团公司应对税会差异的改进目标 | 第50-51页 |
4.2 优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方式 | 第51-54页 |
4.2.1 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 第51-52页 |
4.2.2 确定税会差异的重点,适用正确的税法政策 | 第52-53页 |
4.2.3 解决财务人员独立性缺失问题 | 第53-54页 |
4.3 构建良好的税企沟通渠道 | 第54-56页 |
4.3.1 明晰权责义务 | 第54-55页 |
4.3.2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 第55-56页 |
4.3.3 及时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 | 第56页 |
4.4 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防范机制 | 第56-61页 |
4.4.1 依法依规的进行税收筹划 | 第57页 |
4.4.2 改进公司税务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设计 | 第57-59页 |
4.4.3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税务审计制度 | 第59页 |
4.4.4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