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中学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时代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第11-15页
        1.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3.2 研究意义第19页
    1.4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2页
        1.5.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5.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4页
        2.1.1 校本课程第22页
        2.1.2 校本课程开发第22-23页
        2.1.3 3D打印第23-24页
    2.2 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2.2.1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第24-25页
        2.2.2 建构主义理论第25页
        2.2.3 认知主义理论第25-26页
        2.2.4 项目学习法第26-28页
第3章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与需求分析第28-46页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第28页
    3.2 目标分析第28-32页
        3.2.1 课程纲要分析第28-29页
        3.2.2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教育理念第29-30页
        3.2.3 3D打印技术的特点第30-31页
        3.2.4 中学3D打印校本课程目标分析第31-32页
    3.3 学生分祈第32-39页
        3.3.1 调查问卷设计第32页
        3.3.2 调查实施第32-33页
        3.3.3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第33-39页
    3.4 教师分析第39-46页
        3.4.1 访谈提纲的确定第39-40页
        3.4.2 访谈结果分析第40-46页
第4章 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第46-62页
    4.1 校本课程框架架构第46-49页
        4.1.1 框架建构依据第46页
        4.1.2 校本课程框架第46-49页
    4.2 校本课程内容建构第49-58页
        4.2.1 语言特点第49-51页
        4.2.2 内容编排特点第51页
        4.2.3 内容模块设定第51-56页
        4.2.4 课程内容设计第56-58页
    4.3 校本课程评价方式第58-60页
        4.3.1 内容维度的课程评价第58-59页
        4.3.2 教师维度的课程评价第59页
        4.3.3 学习者维度的课程评价第59-60页
        4.3.4 环境维度的课程评价第60页
    4.4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第60-62页
        4.4.1 校本课程实施条件概述第60-61页
        4.4.2 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第61-62页
第5章 案例《印章的制作》及课程实施效果分析第62-76页
    5.1 案例《印章的制作》第62-66页
        5.1.1 课程内容(见附录5)第62页
        5.1.2 教学设计第62-66页
    5.2 校本课程实施结果数据分析第66-76页
        5.2.1 实施结果调查问卷分析第66-71页
        5.2.2 访谈数据分析第71-76页
第6章 3D打印校本课程的修订与完善第76-82页
    6.1 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76-78页
        6.1.1 内容方面,部分内容不够丰富且课时安排不合理第76-77页
        6.1.2 教师方面,分组缺乏原则性且缺乏分层教学第77页
        6.1.3 学生方面,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第77-78页
        6.1.4 环境方面,教学环境限制教学活动且教学设备影响教学效果第78页
    6.2 校本课程的改进策略第78-80页
        6.2.1 改进课程内容,调整课时安排和内容顺序第78-79页
        6.2.2 注意科学分组,完善教学活动设计第79页
        6.2.3 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补充课程资源第79-80页
        6.2.4 改善学习环境第80页
    6.3 校本课程的修订第80-82页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82-86页
    7.1 研究总结第82-83页
        7.1.1 研究成果第82页
        7.1.2 研究创新点第82-83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83-86页
        7.2.1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83页
        7.2.2 展望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附录第88-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硕士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小学生汉字书写难点分析--以巴亚巴瑟小学为例
下一篇:“三部六环”教学模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