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人际关系概述 | 第12-14页 |
1.1.1 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其测量工具 | 第12页 |
1.1.2 中学生及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有关研究 | 第12-14页 |
1.1.3 人际关系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页 |
1.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 第14-17页 |
1.2.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概述 | 第14页 |
1.2.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 第14-16页 |
1.2.3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流程 | 第16页 |
1.2.4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 | 第17-20页 |
1.3.1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 | 第17页 |
1.3.2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特点 | 第17-18页 |
1.3.3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研究 | 第18-20页 |
2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假设 | 第20-22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0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2.2.1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2.2.2 实践意义 | 第20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3 研究一: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 | 第22-3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3页 |
3.4 施测与处理 | 第23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23-31页 |
3.5.1 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在各个维度的对比 | 第23页 |
3.5.2 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 | 第23-24页 |
3.5.3 不同年级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24-29页 |
3.5.4 不同性别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差异检验 | 第29-30页 |
3.5.5 不同居住地的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对照 | 第30页 |
3.5.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差别比较 | 第30-31页 |
3.5.7 父母工作地在本地和外地的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比较 | 第31页 |
3.5.8 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对照 | 第31页 |
3.6 讨论 | 第31-34页 |
4 研究二: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 | 第34-48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4.3 研究工具 | 第34-35页 |
4.4 研究程序 | 第35页 |
4.5 团体辅导方案 | 第35-39页 |
4.5.1 团体辅导方案的理论依据 | 第35-37页 |
4.5.2 团体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4.6 研究结果 | 第39-42页 |
4.6.1 实验组被试与对照组被试的人际关系状况 | 第39-40页 |
4.6.2 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人际关系状况 | 第40页 |
4.6.3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人际关系状况比较 | 第40-41页 |
4.6.4 对照组前后测人际关系状况比较 | 第41页 |
4.6.5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人际关系状况比较 | 第41-42页 |
4.7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 | 第42-48页 |
4.7.1 分析目的 | 第42页 |
4.7.2 分析方法 | 第42页 |
4.7.3 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5 结果总讨论 | 第48-50页 |
5.1 两项研究的相关性 | 第48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48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48-50页 |
6 结论 | 第50-52页 |
7 教育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一 | 第58-60页 |
附录二 | 第60-62页 |
附录三 | 第62-64页 |
附录四 | 第64-72页 |
附录五 | 第72-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