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 第12-13页 |
1.1.2 传统地理教学亟待改变 | 第13-14页 |
1.1.3 考查方向和应试选择的需要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地理实践学习的教学功能 | 第15-16页 |
1.2.2 地理实践学习的教育功能 | 第16页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9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实验法 | 第19页 |
1.4.2 调查法 | 第19页 |
1.4.3 文献法和经验总结 | 第19页 |
1.4.4 访谈法 | 第19-20页 |
2 高中地理实践学习含义与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 高中地理实践学习含义 | 第20-21页 |
2.1.1 地理实践学习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地理实践学习的类型 | 第20-21页 |
2.2 高中地理实践学习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 第21页 |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3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 第22页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3 高中《地理》第一册特点和实践学习 | 第23-32页 |
3.1 《地理》第一册特点 | 第23-25页 |
3.1.1 视角:宏观到微观、独立到系统 | 第23页 |
3.1.2 内涵:空间广泛性、时间连续性 | 第23-24页 |
3.1.3 知识:程序性知识为主 | 第24页 |
3.1.4 地位:基础性、高难度 | 第24-25页 |
3.2 高中自然地理实践学习特点 | 第25-26页 |
3.3 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实践学习内容 | 第26-32页 |
3.3.1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实践学习 | 第26-27页 |
3.3.2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实践学习内容 | 第27-32页 |
4 高中地理实践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第32-41页 |
4.1 调查开展与分析 | 第32-35页 |
4.1.1 调查方式与开展 | 第32页 |
4.1.2 调查内容设计 | 第32-33页 |
4.1.3 调查结论分析 | 第33-35页 |
4.2 调查中反映的问题 | 第35-37页 |
4.2.1 实践学习创新设计不足 | 第36-37页 |
4.2.2 资源条件、时间条件不足 | 第37页 |
4.3 访谈开展与分析 | 第37-38页 |
4.3.1 老教师:传统教学为主,直接省事 | 第37-38页 |
4.3.2 青年教师:有意愿,有实践,压力较大 | 第38页 |
4.4 访谈中反映的问题 | 第38-41页 |
4.4.1 实践学习过程有效引导问题 | 第38-40页 |
4.4.2 思想包袱沉重,使用态度消极 | 第40-41页 |
5 高中自然地理实践学习开展策略 | 第41-47页 |
5.1 形成对实践学习的有效引导 | 第41-43页 |
5.2 对地理实践学习活动进行精心设计 | 第43-45页 |
5.3 提高教职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素质 | 第45页 |
5.4 加强教师的交流合作 | 第45-46页 |
5.5 注重实践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 第46-47页 |
6 高中自然地理实践学习案例 | 第47-50页 |
6.1 地理实践学习实验案例 | 第47-48页 |
6.1.1 实践学习准备:形成对实践学习的有效引导 | 第47页 |
6.1.2 精心设计实践学习 | 第47-48页 |
6.1.3 实践学习反思 | 第48页 |
6.2 地理实践学习调查案例 | 第48-50页 |
6.2.1 实践学习准备:形成对实践学习有效引导 | 第48页 |
6.2.2 精心设计实践学习 | 第48-49页 |
6.2.3 实践学习反思 | 第49-5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7.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50页 |
7.2 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50-51页 |
7.3 前景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