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 | 第18-22页 |
2.1 薪酬的内涵和根本目的 | 第18-19页 |
2.2 薪酬体系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2.2.2 3E薪酬理论 | 第20页 |
2.2.3 薪酬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沈阳市民营制造A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31页 |
3.1 沈阳市民营制造企业总体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2 沈阳市民营制造A企业概况 | 第23-26页 |
3.3 沈阳市民营制造A企业薪酬体系现状 | 第26-28页 |
3.4 沈阳市民营制造A企业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第4章 沈阳市民营制造A企业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 第31-47页 |
4.1 民营制造业对薪酬体系设计的约束 | 第31-34页 |
4.2 沈阳市民营制造A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4.3 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 第35-37页 |
4.4 薪酬设计的过程 | 第37-47页 |
4.4.1 薪酬策略选择 | 第37页 |
4.4.2 岗位分析 | 第37-38页 |
4.4.3 岗位评价 | 第38页 |
4.4.4 薪酬调查 | 第38-39页 |
4.4.5 薪酬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4.4.6 薪酬体系设计 | 第42-47页 |
第5章A企业薪酬体系方案的实施 | 第47-54页 |
5.1 不同薪酬体系的过渡 | 第47-49页 |
5.1.1 新旧薪酬体系中员工收入测算比较 | 第47页 |
5.1.2 方案实施的组织和沟通 | 第47-48页 |
5.1.3 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制度 | 第48-49页 |
5.2 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 第49-51页 |
5.2.1.实施中的稳定性控制 | 第49-50页 |
5.2.2 实施中的公平性保证 | 第50页 |
5.2.3 实施中的竞争性体现 | 第50-51页 |
5.3 薪酬体系实施的反馈及调整 | 第51-54页 |
5.3.1 薪酬体系的监控 | 第51-52页 |
5.3.2 薪酬体系调整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