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一)关于肖培东课堂标点符号教学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关于肖培东课堂导读教学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关于肖培东课堂“主问题”教学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四)关于肖培东课堂字词教学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五)肖培东课堂教学研究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肖培东语文教学思想简述 | 第16-22页 |
一 肖培东其人简介 | 第16-17页 |
(一)肖培东主要经历 | 第16-17页 |
(二)成就与影响 | 第17页 |
二 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 | 第17-19页 |
三 浅浅地教语文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肖培东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析 | 第22-48页 |
一 肖培东的课堂提问艺术 | 第22-28页 |
(一)“主问题”设置的类型 | 第23-26页 |
(二)“主问题”提问的作用 | 第26-28页 |
二 肖培东的语文导读艺术 | 第28-34页 |
(一)传授读书方法 | 第29-30页 |
(二)在分析中品读 | 第30-32页 |
(三)在评价中促读 | 第32-34页 |
三 肖培东的语言品析艺术 | 第34-36页 |
(一)多层品析探真章 | 第34-35页 |
(二)多重朗读品情感 | 第35-36页 |
(三)巧用对比感滋味 | 第36页 |
四 肖培东的读留白艺术 | 第36-42页 |
(一)还原标点内容,读文本留白 | 第37-39页 |
(二)抓关键词设问,读主题留白 | 第39-40页 |
(三)改写文本内容,读语言留白 | 第40-42页 |
五 肖培东的课堂语言艺术 | 第42-48页 |
(一)充满诗性的教学语言 | 第42-43页 |
(二)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 | 第43-44页 |
(三)散发智慧的教学语言 | 第44-48页 |
第三章 肖培东课堂教学艺术成因探析 | 第48-54页 |
一 阅读的积淀 | 第48-50页 |
二 思考的结晶 | 第50-51页 |
三 写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四 音乐的陶冶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肖培东教学课例评析——以《斑羚飞渡》为例 | 第54-58页 |
一 “主问题”教学,掀起灿烂课堂 | 第54-55页 |
二 注重诵读品质,品读灿烂情感 | 第55-56页 |
三 注重细节生成,师生灿烂相融 | 第56-58页 |
结语:肖培东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意义与启示 | 第58-62页 |
一 坚守语文教学的正道 | 第58-59页 |
二 课不惊人死不休 | 第59-60页 |
三 多读多写养精神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一 肖培东《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 第66-80页 |
附录二 肖培东《孔乙己》教学片断 | 第80-86页 |
附录三 肖培东博文一则 | 第86-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件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