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 动机理论(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 第14页 |
(二) 社会凝聚力理论(social cohesion perspective) | 第14-15页 |
(三) 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 第15页 |
(四) 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 | 第15-16页 |
(五)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social instructive theory) | 第16-17页 |
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一) 国外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 第17-18页 |
1、正式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 第17-18页 |
2、非正式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 第18页 |
(二) 国内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 第18-19页 |
(三) 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1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一) 实验对象 | 第21页 |
(二) 实验工具 | 第21-22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22-29页 |
(一) 实验准备 | 第22页 |
(二) 实验实施 | 第22-25页 |
(三) 实验评价 | 第25-27页 |
(四) 实验案例(课堂) | 第27页 |
(五)实验案例(课后) | 第27-29页 |
四、研究数据 | 第29-31页 |
(一) 访谈 | 第29页 |
(二) 问卷 | 第29页 |
(三) 测试 | 第29-30页 |
(四) 教师日记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1-43页 |
一、课堂效果的改变 | 第31-33页 |
(一) 实验前第一次访谈 | 第31-32页 |
(二) 实验中第二次访谈 | 第32-33页 |
(三) 实验后第三次访谈 | 第33页 |
二、阅读状态的变化 | 第33-37页 |
(一) 问卷调查前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4-35页 |
(二) 问卷调查后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37页 |
三、阅读成绩的提高 | 第37-38页 |
(一) 实验前成绩对比 | 第37页 |
(二) 实验后成绩对比 | 第37-38页 |
四、教师知与行的转变 | 第38-43页 |
(一) 教师反思日记1 | 第38-39页 |
(二) 教师反思日记2 | 第39-41页 |
(三) 教师反思日记3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8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43页 |
二、研究反思 | 第43-44页 |
(一) 研究的不足 | 第43-44页 |
1、样本问题 | 第43-44页 |
2、自主互助合作问题 | 第44页 |
3、评分问题 | 第44页 |
(二) 不足的原因 | 第44页 |
1、时间短 | 第44页 |
2、人手少 | 第44页 |
3、能力弱 | 第44页 |
三、几点建议 | 第44-48页 |
(一) 教师角色 | 第45页 |
1、教师应从阅读教学的管理者变成阅读教学的组织者 | 第45页 |
2、教师应从阅读教学的传授者变成阅读教学的自主互助合作者 | 第45页 |
3、教师应从阅读教学的控制者变成阅读教学的指导者 | 第45页 |
(二) 学生课堂 | 第45-48页 |
1、注意自主互助合作的示范性 | 第46页 |
2、注意分组的合理性 | 第46页 |
3、注意评价的全面性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APPENDIX Ⅰ 小学英语阅读情况调查表 | 第50-51页 |
APPENDIX Ⅱ 访谈提纲 | 第51-52页 |
APPENDIX Ⅲ 校本课外阅读教材节选两篇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