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背景下的专利池演进及专利申请行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 ·技术标准的概念及分类 | 第9-10页 |
| ·专利池的概念及分类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工具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 ·技术标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技术标准化 | 第14-15页 |
| ·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 | 第15-16页 |
| ·专利池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专利池的形成 | 第16-17页 |
| ·专利池中的专利 | 第17-18页 |
| ·专利池对竞争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专利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专利引文分析 | 第19-20页 |
| ·专利地图 | 第20-21页 |
| ·专利网络分析 | 第21页 |
| ·小结 | 第21-23页 |
| 3 专利池的演进分析 | 第23-42页 |
| ·专利池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29页 |
| ·早期专利池 | 第24-25页 |
| ·早期专利池特征分析 | 第25-28页 |
| ·反垄断法对专利池的规制 | 第28-29页 |
|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发展分析 | 第29-37页 |
|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 | 第29-30页 |
|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特征分析 | 第30-34页 |
| ·专利池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 第34-37页 |
| ·专利池的运行模式分析 | 第37-42页 |
| ·专利池的三种运营模式 | 第37-39页 |
| ·主流的专利池管理公司 | 第39-40页 |
| ·专利池的知识产权政策 | 第40-42页 |
| 4 专利池中专利申请行为研究 | 第42-57页 |
| ·研究样本 | 第42-46页 |
| ·样本选择原则 | 第42-43页 |
|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3-45页 |
| ·专利申请时间序列 | 第45-46页 |
| ·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46-50页 |
| ·测度指标的选择 | 第46-47页 |
| ·泊松回归模型 | 第47-49页 |
| ·专利分析模型的设定 | 第49-50页 |
| ·专利申请行为分析 | 第50-53页 |
| ·数据处理 | 第50-52页 |
| ·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 ·结果讨论 | 第53页 |
| ·专利权人与专利质量分析 | 第53-57页 |
| ·专利池中专利权人分布 | 第53-54页 |
| ·创立后专利权人分布 | 第54-55页 |
| ·回归分析 | 第55-5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