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非语言交际行为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12-23页 |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界定 | 第12页 |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类 | 第12-15页 |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特点 | 第15-18页 |
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功能 | 第18-20页 |
第五节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教师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体态语及其表现 | 第23-26页 |
(1)眼神 | 第23-24页 |
(2)手势 | 第24页 |
(3)身势 | 第24-25页 |
(4)面部表情 | 第25-26页 |
(5)触摸 | 第26页 |
第二节 近体语及其表现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副语言及其表现 | 第27-29页 |
(1)音高 | 第27页 |
(2)语速 | 第27-28页 |
(3)音量 | 第28页 |
(4)沉默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时间语言及其表现 | 第29页 |
第五节 外表行为及其表现 | 第29-30页 |
第六节 板书及其表现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蔚山大学汉语教师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调查分析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师生关系调查 | 第34-39页 |
第三节 学生的课堂参与调查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学生的认知能力调查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启示及建议 | 第43-46页 |
第一节 教师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教师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一:蔚山大学学生访谈录 | 第51-55页 |
附录二:蔚山大学汉语教师访谈录 | 第55-59页 |
附录三:课堂实录 | 第59-62页 |
附录四:蔚山大学韩语学习者调查问卷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