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象类介词的偏误分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4页
第一章 现代汉语中对象类介词的考察第14-22页
    第一节 对象类介词的界定与选取第14-16页
    第二节 常用的对象类介词的本体研究第16-20页
        一、“对”、“对于”的比较式释义第16-17页
        二、“对于“、“关于”、“至于”的比较式释义第17-18页
        三、“对”、“向”、“朝”的比较式释义第18-19页
        四、“跟”、“给”、“替”、“为”的比较式释义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二章 对象类介词的偏误类型第22-35页
    第一节“对”的偏误现象考察第22-25页
        一、“对”的冗余现象第23-24页
        二、“对”的遗漏现象第24页
        三、“对”的混淆误用现象第24-25页
        四、“对”的语序错误现象第25页
    第二节“对于”、“关于”、“至于”的偏误现象考察第25-28页
        一、“对于”、“关于”、“至于”的冗余现象第26页
        二、“对于”、“关于”、“至于”的遗漏现象第26-27页
        三、“对于”、“关于”、“至于”的混淆误用现象第27页
        四、“对于”、“关于”、“至于”的语序错误现象第27-28页
    第三节“向”的偏误现象考察第28-30页
        一、“向”的冗余现象第28-29页
        二、“向”的遗漏现象第29页
        三、“向”的混淆误用现象第29-30页
        四、“向”的语序错误现象第30页
    第四节“跟”、“给”、“替”、“为”的偏误现象考察第30-34页
        一、“跟”、“给”、“为”的冗余现象第30-31页
        二、“跟”、“给”、“替”、“为”的遗漏现象第31页
        三、“跟”、“给”、“为”的混淆误用现象第31-33页
        四、“跟”、“给”、“替”、“为”的语序错误现象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对象类介词的偏误原因第35-41页
    第一节 母语及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第35-37页
        一、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第35-36页
        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第36-37页
    第二节 环境对介词偏误的影响第37-39页
        一、教师因素第38页
        二、学生因素第38-39页
        三、课堂内外的因素第39页
    第三节 教材的影响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针对偏误情况提出的教学策略第41-53页
    第一节 重视环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第41-43页
        一、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关系第41-42页
        二、学生之间的“双向”关系第42-43页
    第二节 教材的合理编排第43-44页
    第三节 对象类介词的“对比式教学”——以“给”、“替”、“为”为例第44-52页
        一、对比式教学内涵第44页
        二、“给”、“替”、“为”的对比式研究第44-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脐单孔腹腔镜半肾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儿童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平行对照研究
下一篇:地质灾害作用下X80钢质管道应变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