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高烈度区长联大跨连续梁减、隔震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减、隔震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发展概况第11-13页
        1.1.1 减、隔震技术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2 减、隔震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2-13页
    1.2 桥梁震害分析第13-16页
        1.2.1 桥梁震害特点第13-16页
    1.3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第16-17页
        1.3.1 传统设计方法第16-17页
        1.3.2 减、隔震设计方法第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常用减、隔震装置的减隔震原理与力学性能第19-24页
    2.1 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原理及力学特性第19-20页
    2.2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原理及力学特性第20-22页
    2.3 拉索减震支座的减隔震原理及力学特性第22-24页
第三章 连续梁桥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4-36页
    3.1 粤东潮安韩江特大桥工程概况第24-25页
    3.2 模型的建立第25-26页
    3.3 边界条件的施加第26-33页
        3.3.1 桩土作用的模拟第26-28页
        3.3.2 盆式固定支座在ANSYS中的的模拟第28页
        3.3.3 液体粘滞阻尼器在ANSYS中的模拟第28-30页
        3.3.4 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及盆式活动支座在ANSYS中的模拟第30-31页
        3.3.5 拉索减震支座在ANSYS中的模拟第31-33页
    3.4 阻尼模型第33-34页
    3.5 地震动输入第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大跨度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研究第36-54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大跨度连续梁桥结构减、隔震设计方案优化第36-47页
        4.2.1 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布置方案优化第36-40页
        4.2.2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方案布置及优化第40-43页
        4.2.3 拉索减震支座方案布置及优化第43-47页
    4.3 各减隔震装置减震效果对比分析第47-53页
        4.3.1 顺桥向内力分析第47-51页
        4.3.2 顺桥向位移分析第51-53页
    4.4 方案比选第53页
    4.5 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减、隔震装置设计参数研究第54-68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参数分析第54-58页
    5.3 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的参数分析第58-61页
    5.4 拉索减震支座的参数分析第61-65页
    5.5 结论第65-68页
第六章 竖向地震动对摩擦隔震装置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第68-81页
    6.1 引言第68页
    6.2 可考虑竖向地震动的摩擦隔震装置的模拟第68-71页
        6.2.1 接触摩擦单元第68-70页
        6.2.2 考虑竖向地震动的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的模拟第70页
        6.2.3 考虑竖向地震动的拉索减隔震支座的模拟第70-71页
    6.3 竖向地震动对双曲面球型支座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第71-76页
        6.3.1 竖向地震动对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滞回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6.3.2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摩擦系数双曲面球型支座隔震性能的影响第72-74页
        6.3.3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球心距双曲面球型支座隔震性能的影响第74-76页
    6.4 竖向地震动对拉索减震支座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第76-80页
        6.4.1 竖向地震动对拉索减震支座滞回性能的影响第76-78页
        6.4.2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摩擦系数拉索减震支座隔震性能的影响第78-80页
    6.5 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多调和映射一些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双辊铸轧辊面与熔池界面换热系数实验研究及结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