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对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1页
    2.1 基本理论第14-18页
        2.1.1 少数民族大学生第14页
        2.1.2 适应性的概念第14-15页
        2.1.3 大学新生适应性第15-16页
        2.1.4 跨文化适应第16-18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2.2.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第三章 研究构思与方法第21-32页
    3.1 研究构想第21-22页
    3.2 研究问题第22-23页
    3.3 研究对象第23-24页
    3.4 质性研究第24-32页
        3.4.1 理论基础第24-26页
        3.4.2 研究样本第26-27页
        3.4.3 访谈过程第27-28页
        3.4.4 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第28-30页
        3.4.5 质性研究的质量监控第30页
        3.4.6 质性研究的道德伦理第30-31页
        3.4.7 效度检验第31-32页
第四章 新生适应性的描述及分析第32-70页
    4.1 编码规则与编码表第32-34页
    4.2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访谈分析及模型第34-54页
        4.2.1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模型第34-38页
        4.2.2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第38-43页
        4.2.3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作用维度第43-50页
        4.2.4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应对模式第50-54页
    4.3 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访谈分析第54-68页
        4.3.1 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模型第54-55页
        4.3.2 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第55-58页
        4.3.3 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作用维度第58-64页
        4.3.4 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应对模式第64-68页
    4.4 非语言信息观察结果第68-70页
第五章 综合讨论第70-80页
    5.1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与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特征的差异第70-72页
    5.2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与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差异因素第72-75页
    5.3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与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差异体现第75-77页
    5.4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与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差异应对第77-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5页
    6.1 结论与建议第80-83页
        6.1.1 研究结论第80-81页
        6.1.2 对策建议第81-83页
    6.2 反思与展望第83-85页
附录一第85-88页
附录二第88-89页
附录三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后记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兼与主板市场相比较
下一篇:哈尔滨市曹家沟黑臭预测评价及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