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哈尔滨市曹家沟黑臭预测评价及治理技术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来源及课题背景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黑臭水体的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黑臭水体评价方法第11-13页
        1.2.2 黑臭水体预测方法第13-14页
        1.2.3 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第14-19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2页
        1.3.1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2-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1 试验用水第22页
        2.1.2 试剂第22页
    2.2 实验装置第22-23页
        2.2.1 磁絮凝试验第22-23页
        2.2.2 曝气试验第23页
    2.3 测定方法第23页
    2.4 实验方法第23-29页
        2.4.1 采样点设置第23-25页
        2.4.2 水质监测项目确定第25-26页
        2.4.3 黑臭预测评价第26-27页
        2.4.4 絮凝试验第27-28页
        2.4.5 曝气试验第28页
        2.4.6 曝气-磁絮凝组合试验第28-29页
    2.5 曹家沟概况第29-30页
第3章 曹家沟污染变化规律分析第30-3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曹家沟污染变化规律分析第30-34页
        3.2.1 溶解氧与温度变化规律第30-31页
        3.2.2 COD与SCOD变化规律第31-32页
        3.2.3 氨氮与总氮变化规律第32-33页
        3.2.4 磷酸盐与总磷变化规律第33-34页
        3.2.5 Fe与Mn变化规律第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曹家沟黑臭预测评价第36-48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曹家沟黑臭主控因子分析第36-41页
        4.2.1 分析方法选择第36-37页
        4.2.2 黑臭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4.2.3 因子的提取第38-40页
        4.2.4 因子解释第40-41页
    4.3 曹家沟黑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研究第41-47页
        4.3.1 BP神经网络模型概述第41-42页
        4.3.2 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第42-45页
        4.3.3 预测模型检验第45-46页
        4.3.4 预测结果及分析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絮凝及曝气处理效果研究第48-65页
    5.1 引言第48页
    5.2 絮凝试验研究第48-54页
        5.2.1 PAC及PAM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8-50页
        5.2.2 水动力条件对处理效果影响第50-51页
        5.2.3 磁絮凝剂强化混凝试验研究第51-54页
    5.3 曝气增氧处理效果第54-58页
        5.3.1 曝气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4-56页
        5.3.2 间歇曝气试验研究第56-58页
        5.3.3 投加活性污泥强化氨氮去除效果第58页
    5.4 磁絮凝-曝气组合试验处理效果第58-59页
    5.5 曹家沟综合整治建议第59-63页
        5.5.1 应急治理阶段方案建议第59-62页
        5.5.2 水质改善阶段方案建议第62-63页
        5.5.3 长效保持阶段方案建议第63页
    5.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黄金股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