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第14-22页 |
2.1 网络影视课件学的定义 | 第14页 |
2.2 网络影视课件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2.1 心理学理论 | 第14-15页 |
2.2.2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第15-16页 |
2.2.3 教育影视编导理论 | 第16-18页 |
2.3 网络影视课件学理念及特点 | 第18-19页 |
2.3.1 教学具有人本性 | 第18页 |
2.3.2 教学具有过程性 | 第18页 |
2.3.3 教学具有动态性 | 第18页 |
2.3.4 教学具有平等性 | 第18-19页 |
2.3.5 教学具有故事性 | 第19页 |
2.3.6 教学具有画面性 | 第19页 |
2.3.7 教学具有娱乐性 | 第19页 |
2.4 网络影视课件设计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 第19-20页 |
2.4.1 教学悬念的设置 | 第19-20页 |
2.4.2 教学戏剧冲突的设置 | 第20页 |
2.5 网络影视课件的接受心理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应用写作案例设计中的影视课件学特征分析 | 第22-38页 |
3.1 影视课件学基础上应用写作课程的特点 | 第22-23页 |
3.1.1 应用写作网络影视课件资源丰富 | 第22页 |
3.1.2 网络影视课件能够激发创造性写作思维 | 第22-23页 |
3.1.3 打破教学环境对应用写作的局限性 | 第23页 |
3.2 影视课件学理论对应用写作影视课件设计的指导作用 | 第23-24页 |
3.2.1 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 | 第23-24页 |
3.2.2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 第24页 |
3.2.3 适合不同学习方式 | 第24页 |
3.2.4 管理与更新应同时并重 | 第24页 |
3.3 应用写作影视课件设计体系的构建与实际应用分析 | 第24-32页 |
3.3.1 角色设计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3.3.2 场景设计体系的构建 | 第26-31页 |
3.3.3 剧本设计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3.4 应用写作影视课件的结构框架设计 | 第32-36页 |
3.4.1 影视课件架构设计框架及流程 | 第32-34页 |
3.4.2 应用写作网络影视课件设计框架及流程 | 第34-36页 |
3.5 应用写作影视课件的影视技巧设计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应用写作影视课件设计案例 | 第38-64页 |
4.1 《通知》影视课件案例 | 第38-46页 |
4.1.1 教学剧本的设计 | 第38-41页 |
4.1.2 人物设计与剧情梗概 | 第41-42页 |
4.1.3 分镜头剧本技法设计 | 第42-46页 |
4.2 《消息》影视课件案例 | 第46-56页 |
4.2.1 教学剧本的设计 | 第46-50页 |
4.2.2 人物设计与剧情梗概 | 第50-52页 |
4.2.3 分镜头剧本技法设计 | 第52-56页 |
4.3 《微博》影视课件案例 | 第56-64页 |
4.3.1 教学剧本的设计 | 第56-60页 |
4.3.2 人物设计与剧情梗概 | 第60-61页 |
4.3.3 分镜头剧本技法设计 | 第61-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