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碳排放权性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19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19-39页 |
2.1 碳交易及碳市场的相关理论 | 第19-30页 |
2.1.1 排放权交易 | 第19-21页 |
2.1.2 国际碳市场简介 | 第21-24页 |
2.1.3 碳交易体制 | 第24-26页 |
2.1.4 我国碳交易两阶段性 | 第26-30页 |
2.2 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与价值特征 | 第30-31页 |
2.2.1 资产性质 | 第30页 |
2.2.2 价值特征 | 第30-31页 |
2.3 评估方法概述 | 第31-38页 |
2.3.1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 第31-36页 |
2.3.2 本量利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的模型构建 | 第39-49页 |
3.1 传统碳排放权的评估方法的不足分析 | 第39-41页 |
3.1.1 应用市场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 第39页 |
3.1.2 应用收益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 第39-40页 |
3.1.3 应用成本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 第40页 |
3.1.4 应用期权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 第40-41页 |
3.2 本量利分析法评估碳排放权的尝试 | 第41-45页 |
3.2.1 企业碳排放权的效应分析与本量利分析方法的配比分析 | 第41-44页 |
3.2.2 在本量利分析中引入生产模型 | 第44-45页 |
3.3 碳交易生产函数的介绍 | 第45-46页 |
3.4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49-54页 |
4.1 实证案例分析 | 第49-53页 |
4.1.1 案例背景 | 第49页 |
4.1.2 收入变量的计算 | 第49-51页 |
4.1.3 成本变量的计算 | 第51-52页 |
4.1.4 函数的化简 | 第52-53页 |
4.2 模型结果分析与检验 | 第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