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on团队有效性理论及其在中国发电企业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团队理论研究 | 第15-22页 |
2.1 团队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1.1 团队相关概念 | 第15页 |
2.1.2 团队的发展阶段 | 第15-17页 |
2.1.3 团队的特征 | 第17-18页 |
2.1.4 团队的类型 | 第18-19页 |
2.2 发电企业班组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2.2.1 班组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班组的特点 | 第20页 |
2.2.3 班组管理的概念 | 第20页 |
2.2.4 班组管理的内容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模型选取和假设提出 | 第22-34页 |
3.1 团队有效性模型及模型选取 | 第22-28页 |
3.1.1 团队有效性模型 | 第22-28页 |
3.1.2 模型选取 | 第28页 |
3.2 假设提出 | 第28-32页 |
3.2.1 工作设计与团队有效性 | 第29页 |
3.2.2 互依性与团队有效性 | 第29-30页 |
3.2.3 团队构成与团队有效性 | 第30页 |
3.2.4 环境与团队有效性 | 第30-31页 |
3.2.5 团队运作过程与团队有效性 | 第31页 |
3.2.6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假设 | 第31-32页 |
3.3 假设验证方法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34-54页 |
4.1 问卷设计和调查 | 第34-38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4.1.2 问卷设计 | 第34-38页 |
4.2 数据收集 | 第38-39页 |
4.3 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4.4 信度分析 | 第40-42页 |
4.5 效度分析 | 第42-43页 |
4.6 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4.6.1 变量内部因素间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4.6.2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4.7 团队有效性影响要素的AHP分析 | 第46-50页 |
4.7.1 AHP分析过程 | 第46-48页 |
4.7.2 数据分析 | 第48-50页 |
4.8 结果讨论 | 第50-53页 |
4.8.1 工作设计与团队有效性 | 第51页 |
4.8.2 互依性与团队有效性 | 第51页 |
4.8.3 团队构成与团队有效性 | 第51-52页 |
4.8.4 环境与团队有效性 | 第52页 |
4.8.5 团队运作过程与团队有效性 | 第52-5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