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高产番茄红素三孢布拉霉菌的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的优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番茄红素简介第9-12页
        1.1.1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第9页
        1.1.2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第9-11页
        1.1.3 番茄红素的检测方法第11页
        1.1.4 国内外番茄红素的研究及市场应用概况第11-12页
    1.2 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第12-13页
        1.2.1 天然提取法第12页
        1.2.2 化学合成法第12页
        1.2.3 微生物合成法第12-13页
    1.3 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第13-18页
        1.3.1 三孢布拉霉第13页
        1.3.2 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合成途径第13-14页
        1.3.3 三孢布拉霉合成番茄红素关键基因的研究第14-15页
        1.3.4 三孢布拉霉合成番茄红素的代谢调控第15-16页
        1.3.5 高产番茄红素三孢布拉霉菌株的选育第16-17页
        1.3.6 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立题背景第18-19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9页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0-21页
        2.1.1 菌株第20页
        2.1.2 主要实验试剂第20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20页
        2.1.4 培养基第20-21页
        2.1.5 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第21页
    2.2 高产番茄红素菌株的诱变选育第21-23页
        2.2.1 发酵液的制备第21页
        2.2.2 筛选平板的准备第21页
        2.2.3 N~+离子注入诱变第21页
        2.2.4 存活率和突变率的计算第21-22页
        2.2.5 高产番茄红素三孢布拉霉负菌的筛选第22页
        2.2.6 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的测定第22页
        2.2.7 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和出发菌株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第22-23页
    2.3 抗氧化酶SOD、CAT、POD比酶活的测定第23-25页
        2.3.1 胞内粗酶液的提取第23页
        2.3.2 发酵液中粗酶液的制备第23页
        2.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第23页
        2.3.4 过氧化物酶(CAT)活力的测定第23-24页
        2.3.5 过氧化氢酶(POD)活力的测定第24页
        2.3.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4-25页
    2.4 番茄红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转录分析第25-26页
        2.4.1 总RNA的提取和电泳分析第25页
        2.4.2 反转录和荧光定量PCR第25页
        2.4.3 定量PCR结果分析方法第25-26页
    2.5 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第26-27页
        2.5.1 最佳碳源及最适添加量的确定第26页
        2.5.2 最佳氮源及最适添加量的确定第26页
        2.5.3 棉籽油添加量的确定第26-27页
        2.5.4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成分第27页
    2.6 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7页
        2.6.1 环化酶抑制剂 2-甲基咪唑添加时间的确定第27页
        2.6.2 正负菌间隔接种时间的确定第27页
    2.7 发酵液残糖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2.8 30L搅拌罐发酵试验第28-29页
        2.8.1 培养基第28页
        2.8.2 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第28-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9-51页
    3.1 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的选育第29-32页
        3.1.1 存活率曲线和诱变剂量的选择第29页
        3.1.2 麦汁平板初筛第29-30页
        3.1.3 固体发酵培养基复筛第30页
        3.1.4 接合试验验证第30页
        3.1.5 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的产量第30-31页
        3.1.6 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的菌丝形态对比第31-32页
        3.1.7 高产番茄红素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第32页
    3.2 抗氧化酶SOD、CAT、POD比酶活的测定第32-35页
        3.2.1 出发菌株和突变株菌丝体内SOD、CAT、POD比酶活的测定第33页
        3.2.2 出发菌株和突变株分别与正菌混合发酵时菌丝体SOD、CAT、POD比酶活的测定第33-34页
        3.2.3 出发菌株和突变株分别与正菌混合发酵时发酵液SOD、CAT、POD比酶活的测定第34-35页
    3.3 番茄红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第35-38页
        3.3.1 RT-PCR分析番茄红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第35-37页
        3.3.2 高产突变株的发酵曲线第37-38页
    3.4 突变株B. trispora (-) 4c发酵培养基成分单因素优化第38-42页
        3.4.1 不同碳源对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第38-39页
        3.4.2 不同氮源对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第39-40页
        3.4.3 碳源添加量对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第40-41页
        3.4.4 氮源添加量对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第41页
        3.4.5 棉籽油添加量对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第41-42页
    3.5 突变株B. trispora (-) 4c发酵培养基成分响应面优化第42-46页
        3.5.1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第42-43页
        3.5.2 以番茄红素为响应值的结果分析第43-44页
        3.5.3 以生物量为响应值的结果分析第44页
        3.5.4 回归模型的响应面图第44-46页
        3.5.5 验证试验第46页
    3.6 突变株B. trispora (-) 4c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6-48页
        3.6.1 正负菌间隔接种时间的确定第46页
        3.6.2 环化酶抑制剂 2-甲基咪唑添加时间的确定第46-47页
        3.6.3 优化前后残糖含量和p H的变化第47-48页
    3.7 突变株 30 L搅拌罐发酵试验第48-51页
        3.7.1 搅拌桨叶的选择第49页
        3.7.2 发酵罐发酵正负菌间隔接种时间的优化第49-50页
        3.7.3 发酵罐发酵环化酶抑制剂添加时间的优化第50-51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兴民间布老虎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下一篇: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篮球持球突破技术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