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文献选择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文献选择与分布 | 第13-16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6-18页 |
2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原因及过程机制 | 第18-39页 |
2.1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定义 | 第18-21页 |
2.1.1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定义 | 第18-20页 |
2.1.2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和相似概念的比较 | 第20-21页 |
2.2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比较与解释过程 | 第21-23页 |
2.2.1 基于公平理论的比较过程 | 第22页 |
2.2.2 基于归因理论的解释过程 | 第22-23页 |
2.3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前因变量 | 第23-39页 |
2.3.1 个人特质类前因变量 | 第24-32页 |
2.3.2 组织因素类前因变量 | 第32-37页 |
2.3.3 外部环境类前因变量 | 第37-39页 |
3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测量 | 第39-44页 |
3.1 内容导向的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测量方法述评 | 第39-41页 |
3.2 特征导向的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测量方法述评 | 第41-42页 |
3.3 评价导向的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测量方法述评 | 第42-44页 |
4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结果变量 | 第44-64页 |
4.1 情感态度类结果变量 | 第44-53页 |
4.1.1 正向情感态度类结果变量 | 第46-50页 |
4.1.2 负性情感态度类结果变量 | 第50-53页 |
4.2 行为反应类结果变量 | 第53-60页 |
4.2.1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和退出类行为结果变量 | 第55-56页 |
4.2.2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和建言类行为结果变量 | 第56-57页 |
4.2.3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和忠诚类行为结果变量 | 第57页 |
4.2.4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和忽略类行为结果变量 | 第57-60页 |
4.3 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和相关后果间的部分调节变量 | 第60-64页 |
5 研究结论、局限和展望 | 第64-6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5.2 研究局限 | 第65-66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