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6-26页 |
1.2.1 基于专家意见的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经验法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试验法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2.4 数值分析法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3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评估 | 第26-28页 |
1.3.1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 | 第26-27页 |
1.3.2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8-29页 |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9-33页 |
1.5.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5.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2章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地震损伤指标 | 第33-65页 |
2.1 桥梁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 第33-35页 |
2.1.1 桥墩损伤评估 | 第34页 |
2.1.2 桥梁结构损伤评估 | 第34-35页 |
2.2 损伤指标 | 第35-51页 |
2.2.1 桥墩墩柱弯曲破坏 | 第35-43页 |
2.2.2 桥墩墩柱剪切破坏 | 第43-50页 |
2.2.3 桥梁支座 | 第50-51页 |
2.3 铁路桥梁地震损伤指标计算与分析 | 第51-64页 |
2.3.1 桥梁工程概况 | 第51-52页 |
2.3.2 桥梁模型的建立 | 第52-58页 |
2.3.3 损伤指标计算 | 第58-62页 |
2.3.4 地震损伤指标分析 | 第62-6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3章 基于KDE的铁路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5-101页 |
3.1 地震动的不确定性 | 第65-69页 |
3.1.1 地震动强度指标 | 第65-66页 |
3.1.2 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及筛选 | 第66-69页 |
3.2 桥梁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 | 第69-70页 |
3.3 地震易损性曲线现有计算方法 | 第70-74页 |
3.3.1 基于PSDA的易损性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3.3.2 基于MLE的易损性计算方法 | 第72页 |
3.3.3 基于MCS的易损性计算方法 | 第72-73页 |
3.3.4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3.4 基于KDE的桥梁地震易损性计算方法 | 第74-78页 |
3.4.1 KDE方法 | 第74-75页 |
3.4.2 基于KDE的桥梁地震易损性计算理论 | 第75-77页 |
3.4.3 易损性曲线统计特性分析 | 第77-78页 |
3.5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基本步骤 | 第78-80页 |
3.6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结构易损部位分析 | 第80-82页 |
3.7 基于KDE的地震易损性计算方法对比验证 | 第82-93页 |
3.7.1 验证基于KDE易损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 第82-92页 |
3.7.2 验证基于KDE易损性计算方法的稳定性 | 第92-93页 |
3.8 铁路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93-99页 |
3.8.1 整体桥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93-95页 |
3.8.2 桥梁各危险部位的易损性分析 | 第95-9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4章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 第101-153页 |
4.1 近场地震动特点分析 | 第101-102页 |
4.2 工程结构地震可靠度概述 | 第102-104页 |
4.2.1 结构地震可靠度计算 | 第102-104页 |
4.2.2 结构可靠指标 | 第104页 |
4.3 建立桥梁墩柱构件损伤状态方程 | 第104-117页 |
4.3.1 桥墩地震破坏形式分析 | 第105-107页 |
4.3.2 已有损伤指标适用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4.3.3 墩柱弯曲破坏对应的损伤状态方程 | 第108-112页 |
4.3.4 墩柱剪切破坏对应的损伤状态方程 | 第112-117页 |
4.4 建立支座构件损伤状态方程 | 第117-118页 |
4.5 桥梁结构三维地震易损性通用计算理论的建立 | 第118-128页 |
4.5.1 桥梁构件损伤状态方程特征分析 | 第118-119页 |
4.5.2 桥梁结构三维地震易损性计算理论 | 第119-128页 |
4.6 建立铁路高墩大跨桥梁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128-133页 |
4.6.1 桥墩弯曲破坏对应的三维地震易损性计算公式 | 第128-130页 |
4.6.2 桥墩剪切破坏对应的三维地震易损性计算公式 | 第130-131页 |
4.6.3 支座构件三维地震易损性计算公式 | 第131-133页 |
4.6.4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133页 |
4.7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计算实例 | 第133-141页 |
4.7.1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拟 | 第134页 |
4.7.2 地震动输入信息 | 第134页 |
4.7.3 损伤指标变量统计特征分析 | 第134-136页 |
4.7.4 墩柱剪切破坏的损伤概率计算实例 | 第136-139页 |
4.7.5 支座变形破坏的损伤概率计算实例 | 第139-141页 |
4.8 桥梁结构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TDSFA)对比验证 | 第141-151页 |
4.8.1 验证说明 | 第141-142页 |
4.8.2 状态方程与曲率指标对比验证 | 第142-145页 |
4.8.3 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验证研究 | 第145-15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151-153页 |
第5章 铁路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53-181页 |
5.1 桥梁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具体流程 | 第153-154页 |
5.2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相关分析参数概况 | 第154-155页 |
5.3 铁路高墩大跨桥梁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55-179页 |
5.3.1 桥梁构件全方位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55-166页 |
5.3.2 桥梁各危险构件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 第166-176页 |
5.3.3 桥梁结构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76-1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79-181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81-184页 |
6.1 总结与结论 | 第181-183页 |
6.2 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 | 第183-184页 |
附录1 100条近场地震动信息表 | 第184-186页 |
致谢 | 第186-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2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203-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