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考虑混合车型海拔高度系数研究 | 第12-14页 |
1.2.2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模式及控制技术研究 | 第14-16页 |
1.2.3 高海拔公路隧道风机效率研究 | 第16-17页 |
1.2.4 基于自然风有效利用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节能通风技术研究 | 第17-19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考虑混合车型海拔高度系数研究 | 第21-43页 |
2.1 汽车尾气排放机理研究 | 第22-26页 |
2.1.1 柴油车排放机理 | 第22-25页 |
2.1.2 汽油车排放机理 | 第25-26页 |
2.2 考虑混合车型烟雾海拔高度系数研究 | 第26-34页 |
2.2.1 考虑烟雾海拔高度系数理论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2.2 考虑烟雾海拔高度系数现场测试 | 第27-33页 |
2.2.3 考虑混合车型烟雾海拔高度系数与规范值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2.3 考虑混合车型CO海拔高度系数研究 | 第34-40页 |
2.3.1 考虑CO海拔高度系数理论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2.3.2 考虑CO海拔高度系数现场测试 | 第35-40页 |
2.3.3 考虑混合车型CO海拔高度系数与规范值对比分析 | 第40页 |
2.4 考虑修正海拔高度系数需风量计算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模式及控制技术研究 | 第43-83页 |
3.1 平导压入式多横通道分段纵向正常运营通风模式研究 | 第43-62页 |
3.1.1 单洞双向公路隧道通风方式调研 | 第43-45页 |
3.1.2 平导压入式多横通道分段纵向式通风适用性研究 | 第45-48页 |
3.1.3 平导压入式三横通道分段纵向式通风方式优化研究 | 第48-58页 |
3.1.4 平导压入式三横通道正常运营通风设计 | 第58-62页 |
3.2 平导压入式多横通道分段纵向通风防灾救援技术研究 | 第62-76页 |
3.2.1 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工况烟雾扩散及温度规律 | 第62-64页 |
3.2.2 高海拔人员逃生速度计算方法 | 第64-69页 |
3.2.3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防灾救援技术研究 | 第69-74页 |
3.2.4 高海拔公路隧道临界风速 | 第74-76页 |
3.3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控制技术研究 | 第76-81页 |
3.3.1 高海拔地区车流量分布规律 | 第76-77页 |
3.3.2 巴朗山隧道最优通风方案控制模式 | 第77-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高海拔公路隧道风机效率研究 | 第83-105页 |
4.1 高海拔公路隧道轴流风机效率研究 | 第83-100页 |
4.1.1 相似理论 | 第83-85页 |
4.1.2 非海拔高度因素对轴流风机效率影响规律 | 第85-87页 |
4.1.3 海拔高度因素对轴流风机效率影响规律 | 第87-100页 |
4.2 高海拔公路隧道射流风机性能研究 | 第100-102页 |
4.2.1 相似理论 | 第100-101页 |
4.2.2 海拔高度对射流风机性能影响研究 | 第101-102页 |
4.3 高海拔公路隧道风机选型 | 第102-103页 |
4.3.1 高海拔公路隧道轴流风机选型 | 第102-103页 |
4.3.2 高海拔公路隧道射流风机选型 | 第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5章 基于自然风有效利用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节能通风技术研究 | 第105-136页 |
5.1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自然风节能适用方案研究 | 第105-109页 |
5.1.1 平导压入式分段纵向通风方案自然风节能适用性研究 | 第105-106页 |
5.1.2 全纵向射流通风方案自然风节能适用性研究 | 第106-107页 |
5.1.3 平导压入式加节能风道纵向式通风自然风节能适用性研究 | 第107-108页 |
5.1.4 平导送排式加节能风道纵向式通风自然风节能适用性研究 | 第108-109页 |
5.2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自然风风速及风向规律研究 | 第109-120页 |
5.2.1 无斜井高海拔公路隧道自然风风速计算方法 | 第109-113页 |
5.2.2 巴朗山隧道气象参数现场测试及自然风风速计算 | 第113-116页 |
5.2.3 自然风计算方法验证 | 第116-118页 |
5.2.4 巴朗山隧道自然风小时设计风速确定 | 第118-120页 |
5.3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自然风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 第120-126页 |
5.3.1 自然风节能原则及设计方法 | 第121-122页 |
5.3.2 各工况自然风风速风机开启模式 | 第122-123页 |
5.3.3 风机控制时段划分 | 第123-124页 |
5.3.4 风机控制模式确定 | 第124-126页 |
5.4 高海拔单洞双向特长公路隧道利用自然风节能分析 | 第126-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36-140页 |
结论 | 第136-139页 |
展望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1-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得的成果与奖励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