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与王小波作品的“科学性”之比较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0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动机 | 第10-11页 |
| 1 卡尔维诺及王小波作品中的“科学性”之成因 | 第11-15页 |
| ·何谓“科学性” | 第11页 |
| ·二人作品中的“科学性”之成因 | 第11-15页 |
| ·家学渊源 | 第11-12页 |
| ·求学经历 | 第12-13页 |
| ·社会活动 | 第13-15页 |
| 2“科学性”在二人作品中的体现 | 第15-34页 |
| ·小说美学中的“文学—科学观” | 第15-18页 |
| ·科学与文学的共性 | 第15-17页 |
| ·科学对于文学的拯救 | 第17-18页 |
| ·小说创作中的实践 | 第18-34页 |
| ·文理交融的“百科全书” | 第18-21页 |
| ·科学而非科幻的主题 | 第21-24页 |
| ·智性幽默 | 第24-26页 |
| ·泛数学的叙事空间结构 | 第26-30页 |
| ·语言的精确和排列组合 | 第30-34页 |
| 3 二人作品中的“科学性”之不同 | 第34-43页 |
| ·王小波:科学思维创作文学 | 第34-36页 |
| ·卡尔维诺:发掘科学中的诗意 | 第36-39页 |
| ·相异原因 | 第39-43页 |
| ·中西文化差异 | 第39-41页 |
| ·社会历史语境 | 第41-43页 |
| 4 文学与科学交融,启示未来文学 | 第43-47页 |
| ·合理性与价值 | 第43页 |
| ·交融方向与猜想 | 第43-47页 |
| ·宏观与微观视野 | 第44页 |
| ·晶体结构 | 第44-45页 |
| ·缜密逻辑 | 第45页 |
| ·小说的无限可能性 | 第45-47页 |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 参考 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