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B与以太网网关的研究及其初运行模块的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列车通信网络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以太网在列车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绞线式列车总线 | 第13-25页 |
·TCN体系结构及特点 | 第13-15页 |
·网络分层 | 第14页 |
·TCN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绞线式列车总线 | 第15-21页 |
·WTB概述 | 第15-16页 |
·WTB拓扑 | 第16-17页 |
·WTB信号表示 | 第17-18页 |
·WTB链路层控制 | 第18-21页 |
·实时协议 | 第21-23页 |
·周期性通信和偶发性通信 | 第21-22页 |
·被发送的数据 | 第22页 |
·变量和消息 | 第22-23页 |
·TCN协议与OSI的一致性比较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以太网技术分析 | 第25-33页 |
·Ethernet特点 | 第25页 |
·IEEE802.3 标准 | 第25-26页 |
·以太网链路层控制 | 第26-27页 |
·介质访问控制(MAC) | 第26-27页 |
·逻辑链路控制(LLC) | 第27页 |
·Ethernet帧结构 | 第27-28页 |
·Ethernet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TCP/IP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WTB与以太网网关互连分析 | 第33-41页 |
·网关 | 第33页 |
·OSI参考模型与 5 层协议体系结构 | 第33-36页 |
·OSI参考模型 | 第33-36页 |
·5 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第36页 |
·WTB与Ethernet连接 | 第36-37页 |
·协议转换 | 第37-38页 |
·WTB与Ethernet网关系统结构及模型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WTB与以太网网关设计 | 第41-52页 |
·WTB与以太网网关的硬件设计 | 第41-46页 |
·嵌入式处理器S3C6410 | 第41-42页 |
·FLASH部分 | 第42页 |
·DDR SDRAM部分 | 第42-43页 |
·电源电路 | 第43-44页 |
·复位电路 | 第44-45页 |
·以太网控制部分 | 第45页 |
·WTB控制部分 | 第45-46页 |
·WTB与以太网网关的软件设计 | 第46-51页 |
·以太网控制模块 | 第46-47页 |
·以太网驱动模块 | 第47-48页 |
·WTB初运行模块 | 第48页 |
·WTB控制模块 | 第48-49页 |
·WTB驱动模块 | 第49-51页 |
·协议转换模块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WTB初运行模块 | 第52-62页 |
·初运行概述 | 第52-60页 |
·车辆节点的地址分配 | 第52页 |
·节点分级 | 第52-53页 |
·初运行要求 | 第53页 |
·初运行涉及的MAU部件 | 第53-54页 |
·初运行目的 | 第54页 |
·初运行原理 | 第54-55页 |
·增加新的车辆节点 | 第55-56页 |
·总线收缩 | 第56-57页 |
·总线主冲突 | 第57-59页 |
·弱总线主冲突 | 第59页 |
·初运行流程图 | 第59-60页 |
·初运行的具体实现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结果测试 | 第62-73页 |
·网关通信测试 | 第62-65页 |
·以太网网卡测试 | 第62-63页 |
·WTB串口通信测试 | 第63页 |
·网关通信测试 | 第63-65页 |
·初运行测试 | 第65-72页 |
·总线主设定 | 第65-66页 |
·未命名的列车编组 | 第66-67页 |
·初运行之后的列车组成 | 第67页 |
·解挂 | 第67-68页 |
·连挂 | 第68-70页 |
·列车状态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