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赋复音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第二节 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现状与界定 | 第9-14页 |
| 一、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二、古汉语复音词的界定 | 第10-14页 |
| 第三节 南朝赋复音词概述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南朝赋中复音词的语音造词 | 第15-20页 |
| 第一节 完全重叠式 | 第15-16页 |
| 一、形容词 | 第15-16页 |
| 二、象声词 | 第16页 |
| 第二节 部分重叠式 | 第16-20页 |
| 一、双声连绵词 | 第16-17页 |
| 二、叠韵连绵词 | 第17-18页 |
| 三、双声兼叠韵连绵词 | 第18-19页 |
| 四、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南朝赋中复音词的语法造词 | 第20-54页 |
| 第一节 偏正式 | 第20-36页 |
| 一、从语义上来看 | 第20-29页 |
| 二、从词性上来看 | 第29-36页 |
| 第二节 联合式 | 第36-44页 |
| 一、从语义上来看 | 第36-39页 |
| 二、从词性上来看 | 第39-43页 |
| 三、从语序上来看 | 第43-44页 |
| 第三节 支配式 | 第44-46页 |
| 一、动词 | 第44-45页 |
| 二、名词 | 第45-46页 |
| 三、形容词 | 第46页 |
| 四、副词 | 第46页 |
| 第四节 主谓式 | 第46-49页 |
| 一、动词 | 第46-47页 |
| 二、名词 | 第47-48页 |
| 三、形容词 | 第48页 |
| 四、副词 | 第48-49页 |
| 第五节 补充式 | 第49-50页 |
| 一、动词 | 第49-50页 |
| 二、形容词 | 第50页 |
| 三、副词 | 第50页 |
| 四、名词 | 第50页 |
| 第六节 附缀式 | 第50-54页 |
| 一、前加式 | 第50-51页 |
| 二、后加式 | 第51-54页 |
| 第四章 南朝赋中复音词的其他造词 | 第54-65页 |
| 第一节 重叠合成词 | 第54-55页 |
| 一、形容词 | 第54-55页 |
| 二、副词 | 第55页 |
| 第二节 部分重叠合成词 | 第55-57页 |
| 一、双声近义合成词 | 第55-56页 |
| 二、叠韵近义合成词 | 第56-57页 |
| 第三节 复音虚词 | 第57-60页 |
| 一、连词 | 第57-58页 |
| 二、副词 | 第58-59页 |
| 三、数词 | 第59页 |
| 四、助词 | 第59页 |
| 五、叹词 | 第59页 |
| 六、代词 | 第59-60页 |
| 七、介词 | 第60页 |
| 第四节 三音节词 | 第60-62页 |
| 一、与官职和身份相关的 | 第60页 |
| 二、与器物和衣物相关的 | 第60页 |
| 三、与处所相关的 | 第60-61页 |
| 四、与称呼相关的 | 第61页 |
| 五、与文体相关的 | 第61页 |
| 六、与典故相关的 | 第61-62页 |
| 第五节 四音节词和成语 | 第62-65页 |
| 一、四音节词 | 第62页 |
| 二、成语 | 第62-65页 |
| 第五章 南朝赋复音词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 第65-77页 |
| 第一节 南朝赋复音词的特点 | 第65-72页 |
| 一、从整个数量分布来看 | 第65-70页 |
| 二、从与佛教相关的词语来看 | 第70-72页 |
| 第二节 南朝赋复音词兴盛的缘由 | 第72-73页 |
| 第三节 南朝赋复音词的历史地位 | 第73-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附录 南朝赋复音词一览表 | 第80-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