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三)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1-21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 农村留守儿童 | 第11-12页 |
2. 学业 | 第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存在性研究 | 第12-14页 |
2. 差异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3. 差异存在的解决对策研究 | 第15-17页 |
4.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1. 教育学(非智力因素、社会学习理论) | 第17-19页 |
2. 管理心理学(动机圈理论) | 第19页 |
3. 傅道春“新的教育机制—家庭、社会、学校间的结合” | 第19-20页 |
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21-2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三)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五) 样本与数据说明 | 第22-23页 |
(六) 创新点与研究的不足 | 第23-25页 |
三、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40页 |
(一) 样本地区、样本班级留守儿童概况 | 第25-26页 |
1. 巧家县马树镇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 第25-26页 |
2. L学校样本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 第26页 |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分析 | 第26-35页 |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近三次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与各学科分数比较 | 第31-32页 |
2. 留守儿童学业与非留守儿童期末成绩在性别方面的比较 | 第32-35页 |
(三)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1. 学习动机 | 第35-36页 |
2. 学习兴趣 | 第36-37页 |
3. 学习行为习惯 | 第37-38页 |
4. 学习时间与效率 | 第38-39页 |
5. 学习辅导与监督 | 第39-40页 |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设 | 第40-46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二) 对策思路与具体建议 | 第40-46页 |
1. 政府层面 | 第41-42页 |
2. 家庭层面 | 第42-43页 |
3. 学校层面 | 第43-45页 |
4. 社会层面 | 第45-46页 |
附录1:老箐晖晖苗圃希望小学六年级近三次期末考试各科学习成绩 | 第46-47页 |
附录2: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简易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附录3:农村非留守儿童学业简易调查问卷 | 第49-50页 |
附录4: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问卷调查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