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园区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 §1-4 研究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1-4-2 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交通影响方法综述 | 第15-23页 |
| §2-1 国外交通影响评价方法 | 第15-19页 |
| 2-1-1 美国 | 第15-17页 |
| 2-1-2 英国 | 第17-18页 |
| 2-1-3 日本 | 第18-19页 |
| §2-2 国内交通影响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 2-2-1 香港 | 第19页 |
| 2-2-2 北京 | 第19-21页 |
| 2-2-3 上海 | 第21页 |
| §2-3 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方法比较 | 第21-22页 |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物流园区发展概述 | 第23-32页 |
| §3-1 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 | 第23-28页 |
| 3-1-1 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 | 第23-25页 |
| 3-1-2 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 | 第25-28页 |
| §3-2 物流园区的功能与分类 | 第28-30页 |
| 3-2-1 物流园区的功能 | 第28页 |
| 3-2-2 物流园区的分类 | 第28-29页 |
| 3-2-3 农贸物流园 | 第29-30页 |
| §3-3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物流园区的交通特征 | 第32-40页 |
| §4-1 交通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 4-1-1 园区宏观交通特性 | 第32页 |
| 4-1-2 园区微观交通特性 | 第32-33页 |
| 4-1-3 园区用地交通特性 | 第33-34页 |
| §4-2 物流量预测 | 第34-38页 |
| 4-2-1 物流量预测方法 | 第34-36页 |
| 4-2-2 组合预测法 | 第36-38页 |
| §4-3 物流量-交通量转化 | 第38-39页 |
| §4-4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交通影响评价关键参数 | 第40-49页 |
| §5-1 交通影响范围 | 第40-43页 |
| 5-1-1 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方法分析比较 | 第40-42页 |
| 5-1-2 涟漪模型 | 第42-43页 |
| §5-2 交通影响评价指标 | 第43-47页 |
| 5-2-1 路段影响评价 | 第44-45页 |
| 5-2-2 交叉口影响评价 | 第45-46页 |
| 5-2-3 停车影响评价 | 第46页 |
| 5-2-4 交通组织及交通安全评价 | 第46-47页 |
| §5-3 交通影响综合评价 | 第47-48页 |
| 5-3-1 变异系数法 | 第47页 |
| 5-3-2 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 5-3-3 综合评价等级 | 第48页 |
| §5-4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博远物流中心交通影响评价 | 第49-63页 |
| §6-1 概述 | 第49-51页 |
| 6-1-1 优势分析 | 第49-51页 |
| 6-1-2 技术经济指标 | 第51页 |
| §6-2 交通影响范围 | 第51-52页 |
| 6-2-1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 第51页 |
| 6-2-2 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 | 第51-52页 |
| §6-3 交通现状 | 第52-54页 |
| §6-4 评价年交通量预测 | 第54-57页 |
| 6-4-1 背景交通量预测 | 第54-56页 |
| 6-4-2 项目交通量预测 | 第56-57页 |
| 6-4-3 2014 年总交通量预测 | 第57页 |
| §6-5 交通影响评价 | 第57-61页 |
| 6-5-1 2014 年路网模型 | 第57-58页 |
| 6-5-2 园区交通影响评价 | 第58-61页 |
| §6-6 改善措施与建议 | 第61-62页 |
| §6-7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7-1 主要研究总结及创新点 | 第63页 |
| 7-1-1 主要研究内容总结 | 第63页 |
| 7-1-2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