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言:座位上的遐思 | 第9-15页 |
第一章 座位——幼儿身体在教室空间中的规定和形塑 | 第15-37页 |
第一节 入座——幼儿符号化生存的开始 | 第15-21页 |
一、“对号入座” | 第15-17页 |
二、椅子——课堂教学的符号 | 第17-18页 |
三、“上位”与“下位”:规则的遵守与违背 | 第18-19页 |
四、“小圆点”和“座位线”:身体的坐标和边界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坐有坐相”——座位上身体姿势的规定 | 第21-27页 |
一、“坐的好”意味着什么 | 第21-22页 |
二、“坐的好”的标准 | 第22-23页 |
三、为什么要坐好? | 第23-26页 |
四、幼儿坐姿的规训策略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座位上的身体体验 | 第27-30页 |
一、看得见与看不见 | 第27-28页 |
二、提线木偶 | 第28-29页 |
三、木头人 | 第29-30页 |
第四节 “缝隙里的阳光”——身体抗拒与解放 | 第30-37页 |
一、公然抵制与沉默拓殖 | 第31-33页 |
二、椅子的“去符号化”:身体的自由解放 | 第33-37页 |
第二章 座位——幼儿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呈现 | 第37-58页 |
第一节 幼儿自我在教室生活中的定位 | 第37-42页 |
一、“这是我的座位”:幼儿心理空间的自我归属 | 第37-38页 |
二、“本来坐这里”:规则的遵守与捍卫 | 第38-39页 |
三、“因为他笨”:座位的落差与同伴印象 | 第39-41页 |
四、“我没说话”:幼儿自我的刻板印象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幼儿自我的心理标识 | 第42-48页 |
一、安全的“保护伞” | 第42-44页 |
二、荣耀的“旗帜” | 第44-45页 |
三、羞耻的“代言人” | 第45页 |
四、优越的象征 | 第45-46页 |
五、孤立的“屏障”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幼儿园班级中“人”——“我”关系的建立 | 第48-58页 |
一、友谊的“桥梁”和“鸿沟” | 第48-54页 |
二、师幼关系的“风向标” | 第54-58页 |
第三章 座位——幼儿园班级中身份的象征 | 第58-74页 |
第一节 身份符号:教师座位的身份意义 | 第58-61页 |
一、门的隐喻 | 第58-60页 |
二、“一览众山小” | 第60页 |
三、神圣不可侵犯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权力符号:教师权力意志在座位上的表达 | 第61-67页 |
一、调座位——以“公平”的名义 | 第62-63页 |
二、“在场”与“退场”——表现机会的赋予与剥夺 | 第63-65页 |
三、“前排”与“后排”——教育资源的分配 | 第65页 |
四、“隔离”与“暴露”——权力谋划的惩罚方式 | 第65-67页 |
第三节 幼儿在班级中的另一张“身份证” | 第67-74页 |
一、“你没资格坐我的椅子”:“另类者”的身份危机 | 第67-68页 |
二、“不关你事,你走!”:“边缘孤立者”的身份缺失 | 第68-70页 |
三、“你来当小老师”:“失范者”的身份诱惑 | 第70-71页 |
四、“坐前面来”:“小寿星”的身份特权 | 第71页 |
五、随意下位:“小老师”的身份特权 | 第71-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