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基于Modelica的汽车转向系统实验建模与仿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与发展趋势第11-20页
     ·转向系统发展现状第11-12页
     ·转向系统建模仿真技术发展现状第12-18页
     ·多领域统一建模仿真技术发展现状第18-20页
   ·研究内容与本文结构第20-22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本文结构第21-22页
第二章 基于Modelica的转向系统模型搭建第22-40页
   ·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搭建第22-29页
     ·模型框图及参数定义第22-24页
     ·惯量及效率参数确定第24-25页
     ·方向盘与转向柱组件模块第25-26页
     ·转向器模块第26-28页
     ·左、右侧转向前轮组件模块第28-29页
     ·转向系统动力学方程第29页
   ·力矩计算模型第29-34页
     ·转向阻力矩模块第29-32页
     ·回正力矩模块第32-33页
     ·干摩擦力矩模块第33页
     ·液压助力模块第33-34页
   ·非线性轮胎模型第34-35页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35-37页
   ·汽车动力学模型总体架构第37-40页
第三章 汽车转向系统参数测量试验台设计第40-55页
   ·试验台总体设计方案第40-42页
   ·支撑台架与加载系统设计第42-43页
     ·支撑台架设计第42-43页
     ·轮胎加载系统设计第43页
   ·刚度实验固定装置设计第43-45页
     ·摇臂固定装置设计第43-44页
     ·轮毂固定装置设计第44-45页
   ·参数测量系统选型第45-48页
     ·方向盘转角和转矩测量系统选型第45页
     ·轮胎载荷测量系统选型第45-47页
     ·轮胎转角测量系统选型第47-48页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第48-51页
   ·台架应力校核第51-54页
     ·台架受力分析第51页
     ·ASNYS中台架应力校核第51-54页
   ·试验台搭建第54-55页
第四章 转向系统特性参数测量实验第55-70页
   ·转向系统角传动比特性试验第56-57页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56页
     ·试验结果第56-57页
   ·转向系统刚度特性试验第57-64页
     ·试验原理与方法第57-59页
     ·扭杆刚度分析第59页
     ·转向柱刚度分析第59-61页
     ·左侧主销扭转刚度分析第61-62页
     ·右侧主销扭转刚度分析第62-64页
   ·转向系统干摩擦特性试验第64-69页
     ·试验原理与方法第64-66页
     ·转向器干摩擦特性分析第66页
     ·左侧主销干摩擦特性分析第66-67页
     ·右侧主销干摩擦特性分析第67-69页
   ·转向系统模型参数确定第69-70页
第五章 基于实验的模型验证第70-80页
   ·台架实验及仿真第71-72页
   ·实车原地转向实验及仿真第72-75页
   ·转向轻便性实验及仿真第75-79页
   ·结论第79-80页
第六章 中心区操纵性能仿真分析第80-91页
   ·问题描述第80-81页
   ·中心区转向仿真试验及评价指标第81-83页
   ·仿真结果及参数灵敏度分析第83-90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83-85页
     ·参数灵敏度分析第85-90页
   ·各项参数对中心区操纵性能影响分析第90-9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全文总结第91页
   ·工作特色第91-92页
   ·研究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柳州FX汽车零部件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半挂汽车列车侧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