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导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 | 第14-16页 |
| ·本人对上面文献综述的分析 | 第16页 |
| ·本文的预期创新 | 第16-18页 |
| 2. 内审外包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 ·内部审计外包 | 第18页 |
| ·内审外包与外部财务审计 | 第18-20页 |
| ·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变对外包的需求分析 | 第20-23页 |
| ·监督职能向确信职能的转变 | 第21页 |
| ·评价职能向咨询转变 | 第21-22页 |
| ·服务职能向管理职能的转变 | 第22页 |
| ·控制职能向管理风险、改进治理过程转变 | 第22-23页 |
| ·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 | 第23-28页 |
| ·优势方面 | 第23-25页 |
| ·劣势方面 | 第25-28页 |
| 3. 内审外包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 第28-35页 |
| ·内部审计在我国的现状 | 第28-30页 |
| ·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范围窄小、管理水平低 | 第28页 |
| ·内部审计机没有相对独立性 | 第28-29页 |
| ·企业缺乏高级内部审计师 | 第29页 |
| ·内审工作重在事后纠错 | 第29页 |
| ·内审的确认和咨询的双重角色难以统一 | 第29-30页 |
| ·我国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分析 | 第30-31页 |
| ·内部审计外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30页 |
| ·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承接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 | 第30-31页 |
| ·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实践中的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 ·内部审计外包在法律上没有限制 | 第31页 |
| ·我国具备内部审计外包的供给能力 | 第31-32页 |
| ·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双赢选择 | 第32页 |
| ·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审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5页 |
| ·内审外包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利之处 | 第33页 |
| ·内审外包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利之处 | 第33-35页 |
| 4. 内审外包的决策过程 | 第35-47页 |
| ·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 第35-37页 |
| ·外包决策失误的风险 | 第35页 |
| ·评估选择外包商的风险 | 第35-36页 |
| ·其他风险 | 第36-37页 |
| ·内审外包考虑的因素 | 第37-40页 |
| ·需求性分析 | 第37-38页 |
| ·外包成本分析 | 第38-39页 |
| ·考虑资产专用性的因素 | 第39-40页 |
| ·外包具体审计内容的选择 | 第40-42页 |
| ·财务审计方面 | 第40-41页 |
| ·业务经营审计方面 | 第41页 |
| ·项目审计 | 第41页 |
| ·系统审计 | 第41-42页 |
| ·风险审计 | 第42页 |
| ·外包商的评估与选择 | 第42-44页 |
| ·外包商的种类 | 第42页 |
| ·外包商选择的的因素 | 第42-44页 |
| ·外包商选择的决策模型探索 | 第44-47页 |
| ·外包商的选择模型 | 第44页 |
| ·对现存的外包商选择的模型的分析 | 第44-45页 |
|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 第45-47页 |
| 5. 内审外包的案例分析 | 第47-60页 |
| ·内审外包在我国的案例分析 | 第47-51页 |
| ·成功案例 | 第47-50页 |
| ·失败案例 | 第50-51页 |
| ·两案例的对比分析 | 第51页 |
| ·国外领先内审案例 | 第51-57页 |
| ·甫瀚(Protiviti)的机遇和挑战——外包的合理化程度 | 第51-53页 |
| ·世界先进企业内审理念案例 | 第53-57页 |
| ·对内部审计外包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57-60页 |
| ·外部审计组织应考虑的问题 | 第57-58页 |
| ·企业管理当局应考虑的问题 | 第58-60页 |
| 6. 我国发展内审外包的构想及建议 | 第60-67页 |
| ·有关内审外包的环境制度建设意见 | 第60-62页 |
| ·加强监督并规范内部审计服务 | 第60页 |
|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建设 | 第60-61页 |
| ·加强内部审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 第61页 |
| ·建立一套完整的抗风险系统 | 第61-62页 |
| ·外包决策时的特别考虑因素 | 第62-64页 |
| ·外包决策的整体层面建议 | 第62页 |
| ·用多个衡量指标外包商的选择 | 第62-63页 |
| ·加强公司内部人员和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 | 第63页 |
| ·以业务机密性和核心性来选择外包内容 | 第63-64页 |
| ·分清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界限 | 第64页 |
|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64-67页 |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后记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