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1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3-15页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三节 难点及创新点第15-17页
  一、本文的难点第15-16页
  二、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17-19页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语料来源第18-19页
第二章 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的历史回顾第19-39页
 第一节 汉语“的”字结构研究的历史回顾第19-35页
  一、汉语“的”字结构的研究的几个阶段第19-26页
  二、汉语虚词“的”的研究内容第26-29页
  三、汉语虚词“的”研究的焦点和分歧第29-34页
  四、小结第34-35页
 第二节 汉藏语非汉语“的”字结构研究的历史回顾第35-39页
  一、个别语言“的”字结构的研究第35-36页
  二、个别语言与汉语“的”字结构的对比研究第36-37页
  三、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汉藏语“的”字结构的类型划分第39-145页
 第一节 汉藏语“的”字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第39-41页
 第二节 不发达型“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第41-56页
  一、不发达型“的”字结构的主要特点第41-42页
  二、藏缅语藏语支、羌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第42-53页
  三、小结第53-56页
 第三节 准发达型“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第56-94页
  一、准发达型“的”字结构的主要特点第56页
  二、壮侗语族“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第56-85页
  三、苗瑶语族“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第85-94页
 第四节 发达型“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第94-141页
  一、发达型“的”字结构的主要特点第94-95页
  二、汉语“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第95-100页
  三、景颇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第100-108页
  四、彝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第108-124页
  五、缅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第124-137页
  六、白语“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第137-141页
 第五节 汉藏语“的”字结构的共性和差异第141-145页
  一、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的共性第141-142页
  二、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的差异第142-145页
第四章 汉藏语系定语助词“的”的词源关系比较第145-158页
 第一节 藏缅语族定语助词的词源关系比较第145-152页
  一、藏缅语族定语助词“的”的语音特点第145-148页
  二、藏缅语定语助词“的”同源关系比较第148-150页
  三、关于藏缅语族定语助词词源关系及其发展层次的一点结论第150-151页
  四、藏缅语族定语助词的来源第151-152页
 第二节 壮侗语定语助词的词源关系比较第152-155页
  一、壮侗语定语助词“的”的语音特点第153-154页
  二、壮侗语定语助词“的”的同源关系比较第154页
  三、壮侗语定语助词词源关系及其发展层次的一点总结第154-155页
 第三节 苗瑶语定语助词词源关系比较第155-158页
  一、苗瑶语定语助词“的”语音的共时特点第155-156页
  二、苗瑶语定语助词词源关系比较第156页
  三、关于苗瑶语定语助词词源关系及其发展层次的一点结论第156-158页
第五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的”字结构第158-171页
 第一节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的”字结构的共性与个性第158-159页
 第二节 制约“的”字结构产生和发展的类型学动因及机制第159-168页
  一、分析性机制第159-160页
  二、认知表达动因第160-162页
  三、名物化词缀脱落的动因第162-163页
  四、语言影响机制第163-168页
 第三节 从藏缅语反观汉语的“的”字结构第168-171页
结语第171-173页
附录一第173-180页
 参考文献第173-1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沙利铂联合CD-Endostatin融合基因对直肠癌杀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论完善我国胎儿利益民事法律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