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趋向动词“来”“去”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关于趋向动词“来”“去”的产生 | 第10-11页 |
2、关于趋向动词“来”“去”的性质研究 | 第11-15页 |
(1) “来/去+VP”中“来”“去”的性质 | 第11-12页 |
(2) “VP+来/去”中“来”“去”的性质 | 第12-15页 |
3、趋向动词中“来”“去”的参照点研究 | 第15-16页 |
4、本文的研究范围 | 第1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语料说明 | 第17-18页 |
一、趋向动词“来”“去”使用情况的分类及其性质 | 第18-26页 |
(一) 趋向动词“来”使用情况的分类及其性质 | 第18-22页 |
1、NP+来 | 第18-19页 |
2、来+VP | 第19-21页 |
3、VP+来 | 第21-22页 |
(二) 趋向动词“去”使用情况的分类及其性质 | 第22-26页 |
1、NP+去 | 第23-24页 |
2、去+VP | 第24-25页 |
3、VP+去 | 第25-26页 |
(三) 小结 | 第26页 |
二、趋向动词“来”“去”参照点的分析 | 第26-35页 |
(一) 叙述者是旁观者 | 第28-30页 |
1、以当事人所在位置为参照点 | 第28页 |
2、以当事人经常出现和活动的地方为参照点 | 第28-29页 |
3、以文中已出现的已知信息为参照点 | 第29-30页 |
(二) 叙述者是当事人 | 第30-32页 |
1、事情发生在过去,以叙述者说话时刻所在地为参照点 | 第30-31页 |
2、事情发生在现在或未来,以事件发生时叙述者所在地为参照点 | 第31-32页 |
(三) 趋向动词“来”“去”参照点的意象图式 | 第32-35页 |
三、趋向动词“来”“去”使用情况的讨论及调查 | 第35-45页 |
(一) 趋向动词“来”“去”使用情况的讨论 | 第35-38页 |
1、用“来”“去”皆可的情况 | 第35-37页 |
(1) 说话人是动作的直接相关者且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 第35-36页 |
(2) 人与动作“来”“去”无关,只是客观叙述者 | 第36-37页 |
2、只能用“来”的情况 | 第37页 |
3、只能用“去“的情况 | 第37-38页 |
(二) 对趋向动词“来”“去”使用情况的调查 | 第38-45页 |
1、调查设计 | 第38-39页 |
(1) 题目答案、数量和比例的设置 | 第38页 |
(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38-39页 |
(3) 调查方法 | 第39页 |
2、调查结果 | 第39-43页 |
3、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43-45页 |
四、结语 | 第45-47页 |
附表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