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有效教学综述 | 第8-13页 |
(一) 有效教学的涵义 | 第8-9页 |
(二) 有效教学思想起源 | 第9-10页 |
1.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 | 第9-10页 |
2. 国内的有效教学思想 | 第10页 |
(三) 有效教学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 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 | 第11页 |
2. 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 | 第11页 |
3. 基于"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 | 第11-12页 |
(四) 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 第13-17页 |
(一) 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 | 第13-14页 |
(二)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 第14-16页 |
(三)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 第16-17页 |
三、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 第17-34页 |
(一) 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 第17-25页 |
1. 诵读法的科学依据 | 第18-19页 |
2. 诵读四步骤 | 第19-25页 |
(1) 初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 第19-20页 |
(2) 研读——顺畅朗读,参悟体会 | 第20-21页 |
(3) 美读阶段——读出情感领悟意蕴 | 第21-22页 |
(4) 成诵——反复吟咏,融会贯通 | 第22-25页 |
(二) 品味涵咏、融入文本 | 第25-28页 |
1. 语言魅力 | 第25-26页 |
2. 文化品格魅力 | 第26-27页 |
3. 文学熏陶作用 | 第27-28页 |
(三) 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 第28-34页 |
1. 激发探索欲望 | 第28-29页 |
2. 明确目标,设置梯度 | 第29-30页 |
3. 加强练习、培养习惯 | 第30-31页 |
4. 文本探究、多元理解 | 第31-34页 |
四、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