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的诊断与教育干预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6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6-8页 |
|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 ·攻击、暴力、校园暴力的界定 | 第8-11页 |
| ·关于攻击的界定 | 第8-9页 |
| ·关于暴力的界定 | 第9-10页 |
| ·关于校园暴力的界定 | 第10-11页 |
| ·暴力心理及暴力行为成因的研究 | 第11-15页 |
| ·主要心理学流派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 ·关于大学生暴力心理和暴力行为的研究 | 第13-15页 |
| ·关于暴力犯罪的分析 | 第15-18页 |
| ·暴力犯罪心理的结构要素分析 | 第15-18页 |
| ·大学生暴力违法犯罪特点 | 第18页 |
| ·攻击性研究方法与问题的提出 | 第18-21页 |
| ·攻击性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的诊断研究 | 第21-28页 |
|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 第21-2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研究工具 | 第21-23页 |
| ·测量结果 | 第23-24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 ·大学生组与暴力罪犯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24-25页 |
| ·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 ·结论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暴力心理倾向的教育干预 | 第28-47页 |
| ·个案研究 | 第28-38页 |
| ·求助者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评估与诊断 | 第29-30页 |
| ·治疗目标 | 第30页 |
| ·治疗方案 | 第30页 |
| ·治疗过程 | 第30-36页 |
| ·治疗效果评估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暴力心理倾向的教育干预 | 第38-47页 |
| ·心理健康教育 | 第38-42页 |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 第42-43页 |
| ·心理干预 | 第43-47页 |
| 关于本论文的几点说明 | 第47-48页 |
| 附件一:大学生组各量表测量结果 | 第48-62页 |
| 附件二:测量量表及评分标准 | 第62-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