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

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

第一章 客观量与主观量第1-31页
   ·语言中的量范畴第9-11页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第11-15页
   ·主观性和主观化是个程度问题第15-18页
   ·主观量第18-28页
     ·研究主观量的意义第18-20页
     ·主观量的表达第20-24页
     ·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关系第24-26页
     ·参照量、期待量、视角第26-28页
   ·以往的研究和本文的框架第28-31页
     ·陈小荷(1994、1997)的研究第28页
     ·李宇明(1997、1999a、1999b、2000a)的研究第28-30页
     ·本文的框架和做法第30-31页
第二章 主观量表达的语音手段第31-66页
   ·语音与主观量第31页
   ·主观量表达的语音手段第31-46页
     ·轻重音第31-34页
     ·变音第34-41页
     ·元音开口度大小第41-45页
     ·长短音第45-46页
   ·“freep是一种幼小的frope”--语音表达的象似性第46-54页
     ·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第46-47页
     ·主观量和语音象征第47-52页
     ·几种可能的解释第52-54页
   ·小称语缀再探第54-61页
     ·客观小称与主观小称第54-55页
     ·小称后缀“儿”第55-59页
     ·“子”第59-61页
   ·主观量和情感义第61-65页
     ·主观小称与亲昵义第61-63页
     ·主观小称与轻蔑义第63-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主观量表达的词汇手段第66-129页
   ·肯定/否定与主观量第66-68页
   ·“达到”和“不过”第68-100页
     ·作为空间概念的“达到”和“不过”第68-71页
     ·其他语言里的“达到”和“不过”第71-73页
     ·表示“达到”的词语第73-93页
     ·表示“不过”的词语第93-100页
   ·“接近”第100-109页
     ·“接近”概念与主观大量第100-101页
     ·表示“接近”的词语第101-109页
   ·“超过”和“不到”第109-117页
     ·“超过”“不到”与“达到”“不过”之间的逻辑关系第109页
     ·“超过”“不到”与主观量第109-112页
     ·表示“超过”与“不到”的词语第112-117页
   ·“连续”第117-120页
     ·“连续”表示主观大量第117-119页
     ·“连续”概念表主观大量的原因第119-120页
   ·“语义协同”和“语义应变”第120-124页
     ·语义协同第120-123页
     ·语义应变第123-124页
   ·“肯定”与“否定”表主观量的解释第124-129页
     ·量轴的单向性第124-127页
     ·否定的语用特性第127-129页
第四章 主观量表达的语序手段第129-146页
   ·语序的变化引起主观量的变化第129页
   ·语序的颠倒引起主观量大小的颠倒第129-137页
     ·“就”和“才”第129-130页
     ·“都”第130-131页
     ·“够”第131-132页
     ·“不过”第132-133页
     ·“还”第133-135页
     ·数量与否定词的语序颠倒第135-137页
   ·语序的改变引起主观性程度的变化第137-144页
     ·名词与数量的语序颠倒第137-140页
     ·时段词和“过去了”的语序第140-141页
     ·“整整、足足、满满”的位置第141-142页
     ·动宾句和“把”字句第142-144页
   ·语序和凸显第144-146页
第五章 主观量表达的“复叠”手段第146-173页
   ·各个层面的“复叠”现象第146页
   ·重叠和主观量第146-157页
     ·体词重叠式表主观量第147-148页
     ·动词重叠式表主观量第148-155页
     ·形容词重叠式表主观量第155-157页
   ·重复第157-160页
     ·完全重复第157-158页
     ·部分重复第158-160页
   ·性质形容词重叠式表小问题再探第160-166页
     ·既表大又表小第160-161页
     ·生动说第161-162页
     ·测试结果和分析第162-166页
   ·重复格式第166-173页
     ·“N就是N”第166-167页
     ·“P就P(吧)”第167-168页
     ·“P又P”第168-169页
     ·“V_1着V_1着V_2”第169-170页
     ·“除了A还是A”第170-171页
     ·重动句第171-173页
第六章 语气词和主观量第173-202页
   ·表示主观量的语气第173-174页
   ·句末语气词第174-181页
     ·“啊”、“呀”、“哪”第174-176页
     ·“了”、“啦”第176页
     ·“呢”、“呐”第176-179页
     ·“而已”、“罢了”、“就是了”第179-180页
     ·“呗”第180-181页
   ·语气副词第181-196页
     ·“还”第181-185页
     ·“连也/都”第185-188页
     ·“可”第188-189页
     ·“就”、“才”第189-192页
     ·“又”与“也”第192-196页
   ·句子的语气类型与主观量第196-202页
第七章 结语第202-207页
   ·本文的主要特点和成绩第202-205页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205-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番茄、甘薯专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下一篇:论产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