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 | 第10-14页 |
二 中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第14-21页 |
㈠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及未来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第14-16页 |
㈡从中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㈢从中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 第18-21页 |
三 中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构建 | 第21-26页 |
㈠对中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构建 | 第22-24页 |
1 终级目标 | 第23页 |
2 中间目标 | 第23-24页 |
3 直接目标 | 第24页 |
㈡对中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设想 | 第24-26页 |
1 应有促进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的内容 | 第24-25页 |
2 应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 | 第25-26页 |
3 应有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预防矫正的内容 | 第26页 |
四 中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第26-30页 |
㈠教育者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 第26-27页 |
㈡运用系统论观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优化组合 | 第27页 |
㈢面向每一位中师生,坚持全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 第27-28页 |
㈣助人自助,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 第28页 |
㈤预防、治疗、发展相结合,发展优先防重于治 | 第28-29页 |
㈥通过开展活动,使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相结合 | 第29页 |
㈦面向中师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性教育 | 第29-30页 |
五 中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第30-40页 |
㈠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第30-31页 |
㈡通过中师现有教育学科类课程进行 | 第31页 |
㈢利用普通学科课程渗透 | 第31-32页 |
㈣在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进行 | 第32-33页 |
㈤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 第33页 |
㈥优化学校“软环境”,潜移默化 | 第33-40页 |
参考资料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