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前言 | 第12-13页 |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友谊 | 第13-17页 |
·友谊的界定 | 第13-14页 |
·友谊的发展 | 第14-15页 |
·友谊的功能 | 第15-17页 |
·社会行为 | 第17-20页 |
·社会退缩 | 第17-19页 |
·攻击行为 | 第19-20页 |
·社会行为与友谊 | 第20-22页 |
·社会退缩与友谊 | 第20-21页 |
·攻击行为与友谊 | 第21-22页 |
·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 | 第22-26页 |
·归因 | 第22-24页 |
·情绪反应 | 第24页 |
·应对方式 | 第24-26页 |
·友谊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 | 第26-27页 |
·社会行为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 | 第27-29页 |
·社会退缩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 | 第27-28页 |
·攻击行为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 | 第28-2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研究工具 | 第29-31页 |
·班级戏剧 | 第29-30页 |
·归因与应对方式问卷 | 第30-31页 |
·研究程序 | 第31页 |
·问卷的翻译 | 第31页 |
·问卷的预测与修订 | 第31页 |
·问卷的正式施测 | 第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1-47页 |
·社会退缩儿童、攻击行为儿童的筛选 | 第31-32页 |
·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 | 第32-39页 |
·归因 | 第32-34页 |
·情绪反应 | 第34-37页 |
·应对方式 | 第37-39页 |
·友谊、社会行为与归因 | 第39-40页 |
·归因方式—外部责备 | 第39-40页 |
·归因方式—中性归因 | 第40页 |
·友谊、社会行为与情绪反应 | 第40-43页 |
·情绪反应—没关系 | 第40-41页 |
·情绪反应—悲伤 | 第41页 |
·情绪反应—生气 | 第41-42页 |
·情绪反应—焦虑 | 第42-43页 |
·友谊、社会行为与应对方式 | 第43-47页 |
·应对方式—回避 | 第43-44页 |
·应对方式—报复 | 第44-45页 |
·应对方式—平息 | 第45-46页 |
·应对方式—成人介入 | 第46-47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47-57页 |
·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儿童归因的基本情况 | 第47页 |
·儿童情绪反应的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儿童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 | 第48页 |
·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 第48-50页 |
·儿童归因的性别差异 | 第48-49页 |
·儿童情绪反应的性别差异 | 第49-50页 |
·儿童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 第50页 |
·友谊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50-54页 |
·友谊对儿童归因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友谊对儿童情绪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友谊对儿童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52-54页 |
·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54-5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建议 | 第57-58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1 | 第64-66页 |
附录 2 | 第66-67页 |
附录 3 | 第67-68页 |
附录 4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