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建构理论与实践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前言第13-15页
一、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含义第15-26页
 (一) 场概念第15-16页
 (二) 审美场与教学审美场概念第16-20页
  1、氛围说第16-17页
  2、境界说第17-18页
  3、空间说第18-20页
 (三)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含义第20-26页
  1、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关系网络”第22-23页
  2、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流变过程”第23-26页
二、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特点第26-45页
 (一) 整一性第26-28页
  1、有机综合第26-27页
  2、整体效应第27-28页
  3、主客消融第28页
 (二) 创生性第28-34页
  1、审美信息传输的过程性第29-30页
  2、师生主体的创造性第30-33页
  3、课堂审美环境的创生性第33-34页
 (三) 陶冶性第34-39页
  1、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陶冶性的表现第35-36页
  2、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陶冶性的实现途径第36-39页
  3、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陶冶性的最终成就第39页
 (四) 层级性第39-45页
  1、审美场主客体潜能结构的三层面建构第39-43页
  2、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时空的不同层级第43-45页
三、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内在机制第45-51页
 (一) 审美心理场的建构第45-47页
  1、审美心理场概念第45-47页
  2、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心理场的运行过程第47页
 (二) “完形压强”的产生和格式塔质的完形第47-51页
  1、“完形压强”的产生第47-49页
  2、“格式塔质”的完形第49-51页
四、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建构途径第51-79页
 (一) 疏通“场波”通道,增强审美场聚力第51-60页
  1、“场波”即“自由生命力之波”第51-53页
  2、“场波”的构成第53页
  3、审美场聚力第53-54页
  4、疏通“场波”通道的策略第54-60页
 (二) 充分释放“场波”,增强审美场张力第60-66页
  1、审美场张力与聚力的对立统一第60-61页
  2、“场波”的释放策略第61-66页
 (三) 引发“场波”共振,实现审美场共鸣第66-72页
  1、共振与共鸣第66-67页
  2、引起审美场共鸣的条件第67-68页
  3、引发审美场共鸣的途径第68-71页
  4、引发共鸣莫忘争鸣第71-72页
 (四) 把握“场流”节奏,建构和谐佳境第72-79页
  1、节奏第72页
  2、“场流”的节奏第72-73页
  3、调控“场流”的方法第73-78页
  4、调控“场流”注意的问题第78-79页
结语第79-80页
注释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后记第85-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科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