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7-8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9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第一章 初中作文教学任务分析 | 第13-25页 |
第一节 国外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 | 第13-15页 |
一、对写作内容的设定 | 第13-14页 |
二、对写作能力的要求 | 第14-15页 |
三、对文体的要求 | 第15页 |
第二节 我国以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 第15-18页 |
一、1949 年前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 第15-16页 |
二、50 年代至90 年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 第16-18页 |
第三节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 第18-20页 |
一、上世纪90 年代教学大纲 | 第18-19页 |
二、2000 年教学大纲 | 第19页 |
三、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分析 | 第20-23页 |
一、从教学实际看明确初中阶段作文教学主要任务的意义 | 第20-21页 |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归因研究 | 第25-39页 |
第一节 教材:缺乏独立性科学性 | 第25-29页 |
一、从不同教材对写作知识的态度看,作文教材不理想 | 第25-27页 |
二、从语文教材对作文不同环节的态度看,作文教材不理想 | 第27页 |
三、从教学内容设置看,作文训练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背离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教师:不知教什么、不知怎样教 | 第29-33页 |
一、教学无本可依,不知教什么 | 第29-30页 |
二、以功利的教学应对功利的评价 | 第30-32页 |
三、“谨小慎微”的中考作文阅卷也加剧了作文教学的“走形”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学生:普遍对作文缺乏兴趣 | 第33-36页 |
一、对江阴市暨阳中学学生的调查分析 | 第33-34页 |
二、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节 评价:缺乏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适应 | 第36-38页 |
一、错误的评价倾向 | 第36-37页 |
二、错误的评价倾向致使作文教学异化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建构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作文训练序列 | 第39-55页 |
第一节 作文科学序列的特征 | 第39-44页 |
一、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 第39-42页 |
二、体现写作内在的规律性 | 第42-43页 |
三、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实际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初中作文训练序列的构想 | 第44-50页 |
一、初中作文训练序列设计思路 | 第44-45页 |
二、初中作文训练序列的具体内容 | 第45-50页 |
第三节 对初中作文教学分阶段训练的思考 | 第50-54页 |
一、在训练目标的把握上要胸中有大局 | 第50-51页 |
二、在训练内容的确定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第51-53页 |
三、在作文能力的发展上要关照学生最近发展区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