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实施困境 | 第9-12页 |
(一) 立法背景 | 第9-10页 |
(二) 实施困境 | 第10-12页 |
二、劳动者的不对等博弈 | 第12-20页 |
(一) 劳动者主体地位缺失 | 第12-16页 |
(二) 工会的独立性和代表性不强 | 第16-18页 |
(三) 劳动纠纷处理机制的局限性 | 第18-20页 |
三、政府作用的局限性 | 第20-26页 |
(一) 政府监管的被动性和滞后性 | 第20-22页 |
(二) 政府监管的被俘虏 | 第22-23页 |
(三) 政府主导型立法的缺陷 | 第23-26页 |
四、用人单位的两维境遇 | 第26-31页 |
(一) 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低 | 第26页 |
(二) 用人单位的变相规避 | 第26-28页 |
(三) 用人单位表达利益诉求遭非议 | 第28-31页 |
五、建立和完善劳资双方协商关系的长效机制 | 第31-40页 |
(一) 完善现有三方机制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二) 政府干预的路径选择 | 第34-36页 |
(三) 培育劳动者阶层的博弈能力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