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1-21页 |
·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初任教师和初任物理教师 | 第16-17页 |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研究空间和局限 | 第18-21页 |
·研究空间 | 第18页 |
·研究局限 | 第18-2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21-40页 |
·关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 | 第21-25页 |
·教师资格证制度和教师职业标准 | 第25-29页 |
·教师资格证制度 | 第25-27页 |
·教师职业标准 | 第27-29页 |
·教师素养研究 | 第29-33页 |
·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30页 |
·教师专业知识 | 第30-33页 |
·关于教师教育研究 | 第33-37页 |
·职前教育 | 第33-35页 |
·教师职后教育研究 | 第35-37页 |
·关于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比较研究 | 第37-39页 |
·现有研究的缺憾 | 第39-40页 |
·译介成果多,针对性研究少 | 第39页 |
·分阶段研究多,系统研究少 | 第39页 |
·静态研究多,动态研究少 | 第39页 |
·一般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多,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少 | 第39页 |
·文献研究多,实证研究少 | 第39-40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40-49页 |
·研究问题 | 第40-42页 |
·合格物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 第41页 |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考察 | 第41页 |
·个案分析 | 第41页 |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 第41-42页 |
·研究方法 | 第42-45页 |
·研究对象 | 第42页 |
·被试及其特点 | 第42-43页 |
·资料收集 | 第43-45页 |
·研究工具编制及内容简介 | 第45-49页 |
·问卷 | 第45-46页 |
·课堂观察要点 | 第46页 |
·访谈提纲 | 第46-49页 |
第3章 合格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任物理教师的应然追求 | 第49-68页 |
·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 | 第49-54页 |
·有效教学 | 第49-52页 |
·有效教师 | 第52-54页 |
·初任物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 第54-65页 |
·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54-59页 |
·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第59-60页 |
·合格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60-64页 |
·物理教师的职前培养目标 | 第64-65页 |
·影响教师专业素养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65-68页 |
·接受大学教育前的影响因素 | 第65页 |
·师范教育阶段的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职后阶段的影响因素 | 第66-68页 |
第4章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考察 | 第68-121页 |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历程 | 第68-91页 |
·职前教育 | 第68-80页 |
·入职引导 | 第80-83页 |
·初任教师校本培训 | 第83-89页 |
·自主提高 | 第89-91页 |
·初任物理教师遇到的主要困难 | 第91-110页 |
·班级管理方面遇到的困难 | 第91-92页 |
·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 第92-109页 |
·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 | 第109-110页 |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 第110页 |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表现 | 第110-121页 |
·专业情意方面 | 第110-117页 |
·专业知识方面 | 第117-119页 |
·专业技能方面 | 第119-121页 |
第5章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个案分析 | 第121-137页 |
·个案分析(一) | 第121-125页 |
·A老师背景介绍 | 第121页 |
·A老师专业成长历程 | 第121-124页 |
·分析 | 第124-125页 |
·启示 | 第125页 |
·个案分析(二) | 第125-130页 |
·C老师背景介绍 | 第125-126页 |
·C老师专业成长历程 | 第126-128页 |
·分析 | 第128-129页 |
·启示 | 第129-130页 |
·个案分析(三) | 第130-137页 |
·L老师背景介绍 | 第130页 |
·L老师专业成长历程 | 第130-134页 |
·分析 | 第134-135页 |
·启示 | 第135-137页 |
第6章 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 第137-183页 |
·物理教师职前教育 | 第137-158页 |
·教师教育专业招生建议 | 第138-139页 |
·物理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 第139-158页 |
·初任物理教师入职引导 | 第158-163页 |
·规划职业生涯 | 第158-161页 |
·入职引导培训 | 第161-163页 |
·职后校本指导(培训) | 第163-172页 |
·“师徒制”指导 | 第164-170页 |
·协作团队指导 | 第170-171页 |
·案例教学指导 | 第171-172页 |
·教师学术沙龙 | 第172页 |
·网络指导 | 第172-177页 |
·网络指导优势 | 第173-174页 |
·网络指导的主要方式 | 第174-177页 |
·专业自主发展 | 第177-183页 |
·经验积累 | 第178-179页 |
·读书 | 第179-180页 |
·交流积累 | 第180-181页 |
·教学研究与反思 | 第181-183页 |
结语 | 第183-18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5-191页 |
附录 | 第191-210页 |
附录一 初任物理教师教学状况调查问卷主要内容 | 第191-199页 |
附录二 初任物理教师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第199-201页 |
附录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稿) | 第201-202页 |
附录四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 | 第202-204页 |
附录五 初任教师校本培养方案摘选 | 第204-210页 |
后记 | 第210-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