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9-14页 |
(一) 科学本质 | 第9-11页 |
(二) 科学本质在教育中的诠释 | 第11-12页 |
(三) 化学史 | 第12-13页 |
(四)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 | 第13-14页 |
(五) 内容分析法 | 第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内容分析法 | 第17-18页 |
(二) 比较分析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内容呈现分析过程 | 第19-25页 |
一、内容抽样 | 第19页 |
二、确立分析维度 | 第19-23页 |
(一) 科学本质主维度的确定 | 第19页 |
(二) 科学本质次级维度的确定 | 第19-23页 |
三、确定化学史分析单位 | 第23页 |
四、信度分析 | 第23页 |
五、对化学史内容的量化处理和统计描述 | 第23-25页 |
(一) 化学史的微观呈现分析方式 | 第24页 |
(二) 化学史的宏观呈现分析方式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化学史内容分析结果呈现 | 第25-39页 |
一、各版本教科书中化学史内容对应科学本质维度的分布情况 | 第25-27页 |
二、三版教科书在科学知识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27-30页 |
(一) 人教版教科书在科学知识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27-28页 |
(二) 苏教版教科书在科学知识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三) 鲁科版教科书在科学知识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29-30页 |
三、三版教科书在科学过程与方法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0-33页 |
(一) 人教版教科书在科学过程与方法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二) 苏教版教科书在科学过程与方法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三) 鲁科版教科书在科学过程与方法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四、三版教科书在科学事业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3-36页 |
(一) 人教版教科书在科学事业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二) 苏教版教科书在科学事业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4-35页 |
(三) 鲁科版教科书在科学事业维度中的化学史分布情况 | 第35-36页 |
五、三版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对各科学本质维度反映的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一) 科学知识维度 | 第36页 |
(二) 科学过程与方法维度 | 第36-37页 |
(三) 科学事业维度 | 第37页 |
六、化学史内容在三个主维度的整体分析 | 第37-39页 |
(一) 人教版化学史内容主维度整体分析 | 第37-38页 |
(二) 苏教版化学史内容主维度整体分析 | 第38页 |
(三) 鲁科版化学史内容主维度整体分析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9-42页 |
一、结论 | 第39-40页 |
(一) 微观呈现分析结果 | 第39页 |
(二) 宏观呈现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二、建议 | 第40-42页 |
(一) 关于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反映科学本质的化学史内容安排建议 | 第40-41页 |
(二) 对教师利用各版本化学教科书进行化学史教学的建议 | 第41页 |
(三) 对学生学习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学内容的建议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