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Содержимая сводка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研究黑龙江教育的历史,能够弥补中国教育史的空白 | 第10页 |
| 2、能够有助于更深入、完整地揭示中国教育史的规律 | 第10页 |
| 3、清朝和民国初年的教育革新,为今日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 第10-11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历史变迁与新式学堂的建立、发展 | 第14-36页 |
| 一、普通教育 | 第15-36页 |
| 1、幼儿教育 | 第15-16页 |
| 2、小学教育 | 第16-19页 |
| 3、中学教育 | 第19-20页 |
| 4、高等教育 | 第20-21页 |
| 5、师范教育 | 第21-24页 |
| 6、职业技术教育、实业教育 | 第24-26页 |
| 7、少数民族教育 | 第26-31页 |
| 8、社会教育 | 第31-36页 |
| 第二章 黑龙江省近代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 第36-55页 |
| 一、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促进黑龙江省近代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 第36-41页 |
| 1、清末黑龙江省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 第36-39页 |
| 2、民国初年黑龙江省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 第39-41页 |
| 二、颁布适合近代教育的规章制度,是近代新教育得以运行的保障 | 第41-42页 |
| 三、培养、选拔各类合格教员是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42-46页 |
| 四、筹集办学经费是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课程设置与知识构成的变迁使兴办新式教育成为可能 | 第46-51页 |
| 1、广信公司官贴余利 | 第47-48页 |
| 2、学田 | 第48-51页 |
| 五、社会精英的推动是促进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51-55页 |
| 第三章 对清末民初黑龙江近代教育的评价 | 第55-66页 |
| 一、清末民初时期黑龙江省近代教育的进步意义 | 第55-60页 |
| 1、新式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黑龙江省社会政治的发展 | 第55-57页 |
| 2、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57-58页 |
| 3、新式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黑龙江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 | 第58-60页 |
| 二、清末新政时黑龙江省新式教育发展的局限性 | 第60-66页 |
| 1、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 第60-61页 |
| 2、黑龙江省近代教育改革不彻底 | 第61-63页 |
| 3、追求"多"、"快",忽视兴学质量 | 第63-64页 |
| 4、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 第64页 |
| 5、教育经费的异常短缺致使教育设施陈旧、师资严重短缺,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 第64-66页 |
| 结语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