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一)国家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高度重视 | 第12-13页 |
(二)我国目前现有校本研修模式有待改进 | 第13页 |
(三)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影响着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 第13-14页 |
(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 | 第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一)校本研修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二)校本研修的核心任务 | 第16-17页 |
(三)校本研修研究主体 | 第17-18页 |
(四)校本研修的模式 | 第18-21页 |
(五)有关校本研修的策略 | 第21-23页 |
三、研究总体设计 | 第23-25页 |
(一)研究问题及任务 | 第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一)校本研修 | 第25页 |
(二)校本研修模式 | 第25-26页 |
(三)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 | 第26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页 |
(二)学习共同体理论 | 第26-27页 |
(三)反思性教学理论 | 第27-28页 |
(四)认知学习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建构 | 第29-39页 |
一、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建构的理论思考 | 第29-30页 |
(一)教师掌握知识的角度 | 第29页 |
(二)教师学习的角度 | 第29页 |
(三)教师对知识管理角度 | 第29页 |
(四)校本研修的效度 | 第29-30页 |
二、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建构过程 | 第30-37页 |
(一)提出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 第30-31页 |
(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 第31-32页 |
(三)拟定策略实施计划 | 第32-35页 |
(四)教学实践并收集证据 | 第35页 |
(五)课后反思 | 第35-36页 |
(六)撰写研究报告 | 第36-37页 |
三、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 | 第37页 |
四、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的保障机制 | 第37-39页 |
(一)全体教师参与,校长制统一管理 | 第37-38页 |
(二)“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分步推进 | 第38页 |
(三)高校教师、研训教师、一线教师协作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应用 | 第39-82页 |
一、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应用案例 | 第39-75页 |
(一)“初中化学气体物质性质研究思路建构”的校本研修案例 | 第39-49页 |
(二)“初中化学气体物质制备探究思路建构”的校本研修案例 | 第49-58页 |
(三)“初中化学金属物质性质研究思路建构”的校本研修案例 | 第58-68页 |
(四)“提高初中生化学课堂参与度”的校本研修案例 | 第68-75页 |
二、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第75-79页 |
(一)研修初期教师不适应该模式及解决策略 | 第75页 |
(二)教师发现问题能力差及解决策略 | 第75-76页 |
(三)教师提出策略能力较差及解决策略 | 第76页 |
(四)教师不会制作观察量表及解决策略 | 第76-77页 |
(五)个别教师不积极参与反思及解决策略 | 第77页 |
(六)撰写研修报告不及时及解决策略 | 第77-78页 |
(七)教师参与不积极及解决策略 | 第78-79页 |
三、教师在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应用中教学研究能力发展情况 | 第79-82页 |
(一)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与提升 | 第79-80页 |
(二)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丰富与提升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附录 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实践应用后教师访谈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情况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