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吟诵教学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中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现状研究 | 第15-19页 |
第一节 目前中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基本依据 | 第15-16页 |
一、课程标准关于中职古典诗词教学的目标要求 | 第15页 |
二、课程标准关于中职古典诗词教学的实施建议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中职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实际 | 第16-19页 |
一、问卷统计 | 第16-18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格律学与古典诗词吟诵研究 | 第19-27页 |
第一节 近体诗词中的格律学原理 | 第19-24页 |
一、诗歌的格律学原理 | 第19-22页 |
二、词的格律学原理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吟诵需遵从格律学原理 | 第24-27页 |
一、离开格律无法真正展开吟诵 | 第24-26页 |
二、学习诗词格律是为吟诵服务的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南通方言与古典诗词吟诵研究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南通方言与中古音的关系 | 第27-29页 |
一、声母 | 第27-28页 |
二、韵母 | 第28-29页 |
三、声调 | 第29页 |
第二节 使用南通方言能吟诵出古典诗词特有的韵味 | 第29-33页 |
一、运用南通方言吟诵古典诗词可以准确传递作品的平仄 | 第29-31页 |
二、运用南通方言吟诵古典诗词可以体现作品的押韵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古典诗词格律学分析 | 第33-48页 |
第一节 中职一年级近体诗格律学分析 | 第33-37页 |
第二节 中职一年级词的格律学分析 | 第37-43页 |
第三节 中职古风诗歌平仄、用韵分析 | 第43-48页 |
第五章 吟诵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 | 第48-56页 |
第一节 按照格律要求开展吟诵教学 | 第48-50页 |
一、节奏是诗词吟诵的“骨架” | 第48页 |
二、韵律是诗词吟诵的“血肉”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结合当地方言开展吟诵教学 | 第50-51页 |
一、南通方言的韵部 | 第50页 |
二、南通方言入声调类 | 第50-51页 |
第三节 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开展吟诵教学 | 第51-52页 |
一、基于大纲要求 | 第51页 |
二、基于学情需要 | 第51-52页 |
第四节 中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示例 | 第52-56页 |
一、《旅夜书怀》吟诵教学设计 | 第52-54页 |
二、《旅夜书怀》吟诵教学反思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