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0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目标 | 第9页 |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一、失智症 | 第10页 |
| 二、权利、失权与充权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11-14页 |
| 一、对失智老人的相关研究 | 第11页 |
| 二、对社会工作介入失智老人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三、对充权视角下社会工作干预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第三节 理论框架 | 第14-18页 |
| 一、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 二、理论契合性分析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选取 | 第18-19页 |
| 一、基于研究方法的深入性 | 第18-19页 |
| 二、基于研究主题的开创性 | 第19页 |
| 三、基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 第19页 |
| 第三节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一、参与式观察法 | 第19-20页 |
| 二、深入访谈法 | 第20页 |
| 三、论述分析法 | 第20-21页 |
| 第四节 研究效度检验 | 第21-22页 |
| 一、长期投入法 | 第21页 |
| 二、回访受访者 | 第21页 |
| 三、同辈参与讨论法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社会工作对轻度失智老人的充权 | 第22-47页 |
| 第一节 C街道失智老人的概况 | 第22-23页 |
| 一、C街道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 第22页 |
| 二、C街道失智老人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社会工作对轻度失智老人充权的概况 | 第23-25页 |
| 一、C街道轻度失智老人的充权需求情况 | 第23-24页 |
| 二、C街道轻度失智老人的充权路径 | 第24-25页 |
| 第三节 社会工作对轻度失智老人充权的典型案例 | 第25-41页 |
| 一、“面临走失风险,缺乏社交活动,亟待外界关注”的Q姨 | 第26-32页 |
| 二、“遭遇安全风险,缺乏家人陪伴,出行缺乏保障”的L叔 | 第32-37页 |
| 三、“招致女儿嫌弃,缺乏女儿倾听,面临走失风险”的C姨 | 第37-41页 |
| 第四节 社会工作对轻度失智老人充权的模式探究 | 第41-47页 |
| 一、实务方法 | 第41-42页 |
| 二、实务流程 | 第42-43页 |
| 三、介入内容 | 第43-44页 |
| 四、评估方法 | 第44-45页 |
| 五、模式总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总结、反思与展望 | 第47-50页 |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47-48页 |
| 一、充权行动应以失智老人为主体 | 第47页 |
| 二、充权行动应从多层面介入 | 第47页 |
| 三、充权行动应全面考虑老人需求 | 第47-48页 |
| 四、充权干预模式仍有待完善 | 第48页 |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48-49页 |
| 一、研究场域的局限 | 第48页 |
| 二、研究方法的局限 | 第48页 |
| 三、研究过程的局限 | 第48-49页 |
| 第三节 研究建议 | 第49-50页 |
| 一、针对研究方法和研究场域的建议 | 第49页 |
| 二、针对研究过程的建议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