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3-24页 |
(六)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24-26页 |
一、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条件 | 第26-35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26-30页 |
(二)思想渊源 | 第30-35页 |
二、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35-39页 |
(一)大全哲学 | 第35-36页 |
(二)世界哲学 | 第36-37页 |
(三)历史哲学 | 第37-39页 |
三、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理念 | 第39-45页 |
(一)“平等”是普遍交往的基础 | 第40-41页 |
(二)“自由”是普遍交往的场域 | 第41-43页 |
(三)“爱”是普遍交往的纽带 | 第43-45页 |
四、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45-53页 |
(一)新的世界秩序促进全球共同体的形成 | 第45-46页 |
(二)理想的世界公民应具有的品质 | 第46-49页 |
(三)理想的世界公民应接受的教育 | 第49-53页 |
五、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53-59页 |
(一)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与意义 | 第53-56页 |
(二)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借鉴价值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