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第20-94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1-25页 |
一、背景所向:高校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主要趋势 | 第21-22页 |
二、实然之义:学生组织治理是推进高校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 | 第22-24页 |
三、现实困境:学生组织治理的研究落后于实践需求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文献探究 | 第25-82页 |
一、研究探源:理论溯源与研究兴起 | 第25-47页 |
二、历史发展:中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历史演变 | 第47-55页 |
三、可视分析:国内外高校学生组织研究系统梳理 | 第55-79页 |
三、研究评述: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及不足 | 第79-82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82-94页 |
一、相关概念审视与界定 | 第82-91页 |
二、本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9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与理论框架 | 第94-120页 |
第一节 研究流程和方法 | 第94-99页 |
一、研究设计的内容与目的 | 第94-96页 |
二、研究的路线 | 第96-97页 |
三、研究的思路 | 第97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97-9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99-115页 |
一、基本理论分析框架概述 | 第99-100页 |
二、管理熵、耗散结构的适用性分析 | 第100-108页 |
三、结构方程模型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 第108-115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主要创新点 | 第115-120页 |
一、研究的意义 | 第115-117页 |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追求 | 第117-120页 |
第三章 调查设计与描述性分析 | 第120-169页 |
第一节 绩效评价假设模型的框架阐析 | 第120-123页 |
第二节 变量的选取与假设 | 第123-142页 |
一、变量一:基础构成活动 | 第124-129页 |
二、变量二:环境作用活动 | 第129-132页 |
三、变量三:价值提升活动 | 第132-136页 |
四、变量四:治理绩效结果 | 第136-141页 |
五、中介变量选取 | 第141-142页 |
第三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 第142-160页 |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 第142页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142页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方法 | 第142-143页 |
四、调查数据的搜集与分析 | 第143-146页 |
五、问卷样本分布与基本信息 | 第146-147页 |
六、信度、效度分析 | 第147-160页 |
第四节 样本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现状分析 | 第160-169页 |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与绩效测度 | 第169-204页 |
第一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第169-183页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说明: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69-172页 |
二、基础构成活动模块指标的验证 | 第172-173页 |
三、环境作用活动模块指标的验证 | 第173-174页 |
四、价值提升活动模块指标的验证 | 第174-175页 |
五、治理绩效结果模块指标的验证 | 第175-176页 |
六、绩效评价综合模型的修正 | 第176-183页 |
第二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83-187页 |
一、绩效评价的集成指标体系阐释 | 第183页 |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 第183-185页 |
三、绩效指标的权重测度 | 第185-187页 |
第二节 绩效评价 | 第187-204页 |
一、综合绩效的评判标准说明 | 第187-192页 |
二、绩效实证研究测度 | 第192-194页 |
三、结果性与过程性绩效深层分析 | 第194-204页 |
第五章 影响因素探析 | 第204-227页 |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 第204-216页 |
一、基础构成活动对治理绩效的影响 | 第204-206页 |
二、环境作用活动对治理绩效的影响 | 第206-207页 |
三、价值提升活动对治理绩效的影响 | 第207-208页 |
四、环境作用活动和价值提升活动的中介效应 | 第208-216页 |
第二节 影响因素深层分析 | 第216-227页 |
一、根源性起因:基础构成活动 | 第217-218页 |
二、直接跨域性诱因:环境作用活动 | 第218-219页 |
三、增长式“峡谷困境”:价值提升活动 | 第219-221页 |
四、奇异因子影响:环境作用活动的环境熵域 | 第221-223页 |
五、绩效影响因素的总体作用路径 | 第223-227页 |
第六章 个案研究 | 第227-291页 |
第一节 个案研究简介 | 第227-233页 |
一、个案研究的设计方案 | 第227-232页 |
二、多重个案与单一个案结合的优势 | 第232-233页 |
第二节 多重个案:13所高校社团治理绩效评估与成因探究 | 第233-261页 |
一、13所本科高校公益类社团案例简介 | 第233-249页 |
二、13所本科高校公益类社团治理绩效测度 | 第249-250页 |
三、个案聚类比较分析 | 第250-261页 |
第三节 个案一:让青年遇见更好的学生会 | 第261-279页 |
基础构成和环境作用活动对H高校校学生会的治理绩效影响 | 第261-279页 |
第四节 个案二:衰飒之气中的一缕清音 | 第279-291页 |
外界资源、校园气氛与技术支持对Z高校LS协会的治理绩效影响. | 第279-291页 |
第七章 研究探讨与结论 | 第291-311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对策分析 | 第291-301页 |
一、内生性对策:学生组织学生领导者 | 第291-295页 |
二、外源性对策:高校与政府部门 | 第295-301页 |
第二节 优化方式的提出:我国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的新趋势 | 第301-306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306-307页 |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307-311页 |
一、研究的局限 | 第307-309页 |
二、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309-31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1-328页 |
附录 调查问卷、访谈提纲 | 第328-35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52-353页 |
致谢 | 第3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