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8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2.1.1 开放式创新策略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18-19页 |
2.1.2 企业能力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19-20页 |
2.1.3 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2.2.1 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22-23页 |
2.2.2 企业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23-24页 |
2.2.3 开放式创新绩效其他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2.4 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5-26页 |
2.3 研究评述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 第28-40页 |
3.1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2 不同行业开放式创新发展现状 | 第29-34页 |
3.3 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 第34-40页 |
第四章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56页 |
4.1 概念界定 | 第40-42页 |
4.1.1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界定 | 第40-41页 |
4.1.2 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概念界定 | 第41-42页 |
4.2 合作创新理论 | 第42-43页 |
4.3 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56页 |
4.3.1 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4页 |
4.3.2 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44-53页 |
4.3.3 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 | 第53-56页 |
第五章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定量评价 | 第56-70页 |
5.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 第56-60页 |
5.2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绩效量化分析 | 第60-69页 |
5.2.1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 | 第61-63页 |
5.2.2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关联程度分析 | 第63-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四大行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定量评价 | 第70-98页 |
6.1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四大行业开放式创新绩效评价 | 第72-78页 |
6.2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四大行业评价指标关联程度分析 | 第78-94页 |
6.2.1 医药制造业评价指标关联程度分析 | 第78-82页 |
6.2.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评价指标关联程度分析 | 第82-86页 |
6.2.3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评价指标关联程度分析 | 第86-90页 |
6.2.4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评价指标关联程度分析 | 第90-9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4-98页 |
第七章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对比分析 | 第98-108页 |
7.1 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数值对比分析 | 第99-101页 |
7.2 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排名对比分析 | 第101-102页 |
7.3 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指标熵权权重对比分析 | 第102-10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八章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绩效提升对策 | 第108-116页 |
8.1 加强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发展的支持 | 第108-109页 |
8.2 提高开放性资源获取能力 | 第109-110页 |
8.3 扩大开放度 | 第110-111页 |
8.4 增强吸收能力 | 第111-112页 |
8.5 提高技术改造能力 | 第112-113页 |
8.6 完善制度环境 | 第113-114页 |
8.7 构建高质量人力资源体系 | 第114-116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9.1 结论 | 第116-118页 |
9.2 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附录 | 第126页 |